暖春的阳光洒在丝绸之路上,驱散了战争留下的阴霾。李墨站在“丝路农桑科技与贸易中心”长安总部的露台上,手中捧着一份刚出炉的《丝路农桑产业战后损失评估报告》,目光悠远地望向西方。报告显示,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战乱,导致丝路沿线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桑种植基地被毁,近半数的加工设施瘫痪,“丝路农珍”品牌国际市场份额暴跌四成,数百万农户流离失所——重建之路,道阻且长。
“师父,波斯的阿里、大食的阿卜杜勒、吐蕃的巴图他们都到了,正在会议室等着您。”弟子王磊轻声提醒,打断了李墨的沉思。李墨深吸一口气,将报告收好,转身走向会议室。推开门的瞬间,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阿里的胡须比战前更显花白,阿卜杜勒的眼角多了几道皱纹,巴图的手臂上还留着战斗时的伤疤,但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对重建的期盼。
“各位兄弟,好久不见!”李墨快步走上前,与众人一一拥抱。阿里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略带哽咽:“李兄,终于等到和平了!波斯南部的橄榄园虽然毁了,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阿卜杜勒也激动地说:“是啊!大食的椰枣产业虽然遭受重创,但我们有‘丝路农桑传承联盟’,有各国的支持,重建之路再难,我们也能走下去!”
众人落座后,李墨将《丝路农桑产业战后损失评估报告》分发给大家,语气沉重地说:“各位,这份报告详细统计了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农桑种植基地、加工设施、物流通道、品牌影响力,几乎所有环节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我们不能气馁,战争虽然摧毁了我们的设施,却没有摧毁我们的信念和友谊。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就是要共同制定一份详尽的重建计划,重绘丝路农桑的宏伟蓝图!”
接下来的三天,李墨与各国代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们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重建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制定出了一份涵盖“基础设施重建、产业结构优化、品牌重塑升级、国际合作深化”四大核心板块的《丝路农桑产业战后重建总体规划》。
一、基础设施重建:筑牢产业根基
基础设施是农桑产业发展的基石,战争中受损最严重的就是种植基地、加工设施和物流通道。为此,规划明确了三大重建重点:
(一)种植基地修复与升级
- 波斯橄榄园:阿里提出,波斯南部的法尔斯行省是橄榄主产区,战争中超过六成的橄榄树被烧毁。规划决定,由“丝路农桑产业升级基金”拨款两百万两白银,用于橄榄树补种和种植基地升级。同时,从地中海地区引进优质橄榄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更具抗逆性的新品种;在橄榄园周边修建灌溉系统,采用中原的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大食椰枣林:阿卜杜勒表示,大食两河流域的椰枣林遭到战火和游牧部落的双重破坏,部分椰枣林甚至被夷为平地。规划要求,调拨一百万两白银用于椰枣林修复,组织当地农户清理废墟,重新种植椰枣苗;同时,在椰枣林内搭建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椰枣的生长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 西域棉田:阿吉介绍,西域姑墨、龟兹等地的棉田被烧毁了大半,棉农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规划决定,由中原提供优质棉花种子,在西域开展大规模棉田补种;同时,推广“棉粮轮作”模式,在棉田周边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棉农的基本生活需求。
- 吐蕃青稞田:巴图提到,吐蕃的青稞田虽然受损相对较轻,但部分灌溉设施被破坏,影响了青稞的产量。规划明确,由吐蕃王室出资五十万两白银,联合中原的工程技术人员,修复受损的灌溉系统;同时,引进中原的青稞种植技术,推广“高海拔青稞种植新模式”,提高青稞的产量和品质。
(二)加工设施重建与智能化改造
- 波斯橄榄油加工厂:战争中,波斯的橄榄油加工厂几乎全部被毁。规划决定,在设拉子、伊斯法罕等主要城市重建十座现代化橄榄油加工厂,采用中原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和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橄榄油的提取率和品质;同时,在加工厂内设立研发中心,研发橄榄油深加工产品,如橄榄精油、橄榄护肤品等。
- 大食椰枣深加工厂:大食的椰枣深加工厂遭到严重破坏,椰枣深加工产业陷入停滞。规划要求,在巴士拉、巴格达等地重建五座椰枣深加工厂,引进中原的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生产椰枣蜜饯、椰枣糕、椰枣酒等产品;同时,建立椰枣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
- 西域棉纺织作坊:西域的棉纺织作坊在战争中受损严重,大量纺织设备被劫掠。规划决定,由中原提供先进的纺织设备,帮助西域重建二十座棉纺织作坊;同时,推广“智能化纺织生产线”,提高棉布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在疏勒、于阗等地建立棉纺织产业园区,实现棉纺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杂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历史杂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