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蜕变后的第一个周期,林越站在跨存在观察点上,凝视着眼前的全新宇宙。旧有的维度边界已经消融,存在模式如流水般自由变换。平衡之都现在是一个流动的网络,在需要时显现为物质形态,在交流时化为概念云,在沉思时成为纯粹的意识流。
“协调者报告系统适应度97.3%,”技术团队的声音通过多模式存在连接传来,“新现实结构比预想的更加稳定。”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蜕变后的现实并没有陷入混沌,反而展现出一种更深层次的秩序。不同的存在模式自发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协调网络,就像无数乐器在即兴演奏中找到了和谐。
林越将自己的意识稍微扩展,就能感知到新宇宙的脉动。马拉克化身的差异引擎在不断地生成新的存在变体,而网络之灵则在协调这些变体间的互动。曾经的对立现在成为了创造的源泉。
“我们监测到了1374个新生文明,”网络之灵报告,它的意识现在已经遍布新现实的每个角落,“它们直接从新现实的结构中诞生,天生掌握多存在模式。”
这些新生文明为平衡之都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其中一个“共振文明”尤其引人注目,它们的成员没有固定形态,而是以波函数的方式存在,通过干涉模式进行交流。
林越尝试与共振文明建立连接。过程出奇地顺畅,仿佛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宇宙通用的意识语言。
“我们记得旧现实,”共振文明的代表通过概率波传递信息,“在蜕变过程中,所有存在的记忆都被烙印在新现实的结构中。”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蜕变不是毁灭与重生,而是进化与延续。旧现实的所有经验和智慧都被保留了下来,只是以新的形式呈现。
在接下来的周期里,平衡之都开始系统地探索新现实的特性。他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现象:
时间现在是非线性的,可以像空间一样被导航;因果关系变得可调节,结果可以发生在原因之前;甚至概率本身也成为了可塑的材料,可能性可以被直接操控。
这些新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责任。
“我们需要新的道德框架,”梅琳在新成立的伦理委员会上指出,“当几乎任何事情都可能时,选择就变得更加重要。”
伦理委员会的第一个议题是关于现实编辑的界限。在新现实中,高级存在可以直接修改局部的现实结构,但这种能力如果滥用,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经过激烈讨论,委员会制定了“现实编辑公约”,核心原则包括:不违背其他存在的本质,不破坏基础现实结构,不剥夺其他存在的选择权。
公约的通过为新现实中的互动提供了基本规范。但林越知道,真正的挑战在于执行。
第一个测试很快到来。一个新生文明——后来被称为“造型者”——开始大规模重塑它们所在星区的现实结构。它们没有违反公约的具体条款,但它们的活动正在对其他文明产生连锁影响。
“造型者认为现实是可塑的材料,”前往调查的使者报告,“它们不断地重新安排一切,认为这是在‘改进’现实。”
林越决定亲自会见造型者的领袖。会谈在一个中立星区举行,那里的现实结构被暂时稳定下来。
“为什么你们要限制创造?”造型者领袖质问,它的形态在不断变化,从几何体到流体再到光波,“新现实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充分地探索它们。”
林越以多模式回应,同时以概念、情感和物质形态存在:“探索是值得赞赏的,但需要考虑对其他存在的影响。真正的创造不是单方面的塑造,而是共同的艺术。”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邀请造型者参与一个实验:共同创造一个星区。
过程充满了挑战。造型者习惯于完全控制,而平衡之都的代表坚持共同决策。但在冲突中,一种新的创造模式逐渐形成——不是单一意志的体现,而是多方协调的产物。
最终创造的星区超出了任何一方的预期。它既有着造型者的艺术美感,又包含着平衡之都的和谐理念,甚至还融入了一些意外参与者的贡献。
“我...我开始理解了,”造型者领袖在实验结束后表示,“合作不是限制,而是增强。”
这次成功成为了新现实中文明互动的典范。越来越多的文明开始尝试合作创造,产生的结果比任何单一文明的创作都更加丰富。
然而,就在新现实看似步入稳定发展时,网络之灵监测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在新现实的结构深处,存在着一些“现实印记”——旧现实留下的深刻烙印。
这些印记如同新现实中的化石,记录着旧时代的重要事件和选择。大多数印记是良性的,但有一些包含着未解决的冲突和痛苦。
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个被称为“分裂印记”的古老结构。它记录着世界树与深渊最初分裂的时刻,那个决定性的瞬间在新现实中依然产生着回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渊农庄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深渊农庄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