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卫鞅,愿伏法。”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渭水刑场的所有喧嚣,“但求君上,存秦法。”
“臣,卫鞅,愿伏法。” 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渭水刑场的所有喧嚣,“但求君上,存秦法。”
话音落下的瞬间,刑场突然静得能听见渭水拍岸的声响。举着竹简的百姓愣住了,拔剑的甘龙愣住了,连挡在商鞅身前的太子驷也猛地回头,眼里满是错愕。只有商鞅自己,跪在冰冷的刑台上,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株在寒风里不肯弯折的青松。
那柄 “法永不亡” 的短剑还躺在地上,青光渐渐敛去,却在每个人心上烙下了印记。赵五拄着拐杖的手开始发抖,张叔怀里的军功爵牌硌得肋骨生疼,那个举着 “商君田” 木牌的小姑娘,突然挣脱母亲的手,跌跌撞撞地往刑台跑,嘴里喊着 “商君不伏法”,稚嫩的声音在空旷的刑场里回荡,像一根细针,刺破了凝重的空气。
甘龙最先反应过来,厉声喝道:“卫鞅伏法,罪有应得!来人,将其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他眼底闪过一丝得意 —— 无论如何,卫鞅低头了,这便是旧族的胜利。可当他看到百姓们死死盯着他的眼神,那眼神里的愤怒与不甘,像要把他生吞活剥,又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太子驷望着商鞅被侍卫押走的背影,突然弯腰捡起那柄短剑。剑柄上的 “法永不亡” 四个字还带着余温,他攥紧了剑,指节泛白 —— 他懂了,商君不是认输,是要用自己的命,给新法换一条活路。
消息像长了翅膀,当天午时就飞进了咸阳宫。
咸阳宫的铜钟刚敲过辰时,六国的密信已像雪片般堆在秦君案头。最上面一卷是魏国使者连夜送来的,绢帛边缘还沾着露水,魏惠王的朱批刺得人眼疼:“商君既擒,秦法必乱,河西之地,当还于魏。”
秦君捏着绢帛的手指泛白,指尖几乎要将那华贵的料子戳破。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落,飘在案头的《新法续篇》上,像极了商於封地烧黑的麦秸。他想起半个时辰前收到的急报 —— 卫鞅在刑场伏法,只求存法。那八个字,比魏惠王的朱批更让他心头沉重。
二十年前,卫鞅站在他面前,说 “秦欲强,必变法”;十年前,卫鞅捧着新铸的方升,说 “法行十年,秦可富”;如今,卫鞅跪在刑场上,说 “愿伏法,求存法”。
他摩挲着案头的密信,除了魏国的逼索,楚国的密信里藏着更阴狠的算计 —— 昭阳提议 “韩赵魏分河西,楚取商於,齐掠东境”,字里行间都是对秦国的瓜分野心。齐国的信最是微妙,齐威王没提土地,只问 “商君若死,秦法能存否?”,像在试探,又像在冷眼旁观。
只有秦国的土地在沉默。渭水刑场的百姓还跪在那里,不肯散去;东宫的灯亮了一夜,太子驷捧着那柄 “法永不亡” 的短剑,谁也不见;终南山的方向,隐约有青光闪烁,玄真子带着白雪的金丹碎片,已在咸阳城外的道观落脚。
秦君推开窗,望向渭水的方向。那里的呐喊声仿佛还能听见,“法不阿贵” 的诵读声,像在叩问他这个君主:是要为了平息旧族怒火,把新法连根拔起?还是要顶着六国环伺的压力,护住卫鞅用命换来的根基?
铜钟的余音还在宫阙间回荡,案头的密信又多了几卷。秦君拿起那卷沾着露水的魏国绢帛,突然将它扔在地上,脚重重踩了上去 —— 露水浸湿了他的龙靴,却像浇不灭他眼底翻涌的火。
他知道,今日的抉择,不止关乎卫鞅一条命,更关乎秦国未来的百年路。
一、六国的算盘:刀锋与唾沫
魏国的朝堂弥漫着青铜与炭火的气息。梁柱上雕刻的饕餮纹在晨光里投下阴影,像要把殿中之人一口吞下。庞涓的青铜剑在案几上划出刺耳的声响,火星溅在摊开的河西地图上 —— 那里用朱砂标着秦军的布防,密密麻麻的旗帜插得比朝臣的胡须还要密。
“王上!” 他猛地收剑,剑穗上的铜铃撞得叮当作响,“秦失商鞅,如车失轴!当年卫鞅以诈术骗我河西,杀我副将公子卬,此仇不共戴天!如今他成了阶下囚,秦国新法如断了线的风筝,此时不取河西,更待何时?”
站在他身侧的裨将突然出列,甲胄上的鳞片反射着寒光:“末将愿带三万锐士,三日之内踏破函谷关!去年我在边境侦查,见秦兵操练已不如往日严苛,守将竟在营中饮酒 —— 商君一倒,他们的骨头都松了!”
朝臣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上大夫李悝的孙子李息摸着胡须道:“庞涓将军所言极是!秦国近年凭新法逞强,如今法失其主,百姓必生乱心。我等只需遣使入秦,许旧族以重利,诱其内应,河西之地唾手可得!”
“唾手可得?” 一声冷笑从殿中传来。犀首缓步走出朝列,玄色儒袍的下摆扫过地上散落的竹简 —— 那是密探从秦国带回的税赋账册,上面的墨迹还带着渭水的湿气。他弯腰拾起最上面一卷,竹简上 “商於亩产石三”“陇西牧马岁增两千” 的数字,让几个年轻大夫倒吸了一口冷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国仙缘:商君鞅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战国仙缘:商君鞅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