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秋阳把医馆后院的薄荷晒得暖融融的,小石头蹲在药圃边,手里攥着本牛皮纸笔记,上面画满了歪扭的草药图 —— 有麦村的麦茬草、西海的盐蒿、南海的珊瑚草,每幅图下面都歪歪扭扭写着 “沈叔叔说:能通脉”“许伯说:能安神”。沈知远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根刚从麦村捎来的新麦秆,正在教他认 “脉气草”:“你看这草的茎,有三道纹,顺着纹摸,能感觉到淡淡的脉气,就像人手腕上的动脉。”
“王大叔的包子车来了!” 苏沐突然指着院外,一辆插着 “王记包子” 小旗的推车正往医馆来,车轱辘压过青石板,带着麦收时节特有的麦香。王大叔推着车走进来,额头上还挂着汗,车屉里的热包子冒着白汽:“刚蒸的麦香包,用的麦村新收的麦子,想着给你们送点。对了,今早去麦村送包子,见许伯蹲在麦地里叹气,说今年麦子收得快,可地底下的脉气好像跟不上,有些麦秆没熟透就黄了。”
林薇心里一动,摸出怀里的脉心珠碎片 —— 碎片泛着淡淡的光,却比平时暗了些。她抱起窗台上的薄荷苗,叶片的五彩光也有些发沉,叶尖指向麦村的方向:“是秋收的脉气波动。麦收时百姓劳作量大,地脉要供更多气给庄稼,还要养百姓的体力,两头耗着,脉气就缓了。” 沈知远立刻收拾药箱:“得去麦村看看,晚了怕影响明年的墒情。”
往麦村的路上,马车里堆着王大叔送的麦香包,还有苏沐准备的通脉粥原料 —— 新麦粉、薄荷干、莲子,都是能补脉气的。小石头趴在车窗边,看着路边的麦田,金黄的麦浪里,村民们正弯腰割麦,许郎中拄着老药锄在田埂上走,药锄的木柄被磨得发亮,是用了三十年的老物件。
“林医官!你们可来了!”许郎中远远地望见马车驶来,便急匆匆地迎上前去,满脸喜色地喊道。
走近一看,只见许郎中身上的布衫已经有些破旧,上面还沾着些许麦芒。他一边用手拍打着衣服,一边指着不远处的那片麦田说道:“你看那片麦子,穗子看着倒是挺饱满的,可这秆子却软得很呢。我刚刚试着割了几把,这麦子拿在手里一掂,感觉比往年要轻个半成呢。”
许郎中喘了口气,接着说道:“而且啊,我还发现有些村民在割麦的时候,明显感觉没什么力气,才割了几下就开始气喘吁吁的。这症状跟上次脉气亏空的时候很像,但又没有那么严重。”
沈知远蹲在麦田边,指尖按在麦秆根部的土里,能感觉到脉气像细流一样慢慢动,比正常时慢了不少:“是脉气‘供不上’,得用‘引’的法子,把地底下的脉气引上来,再补点百姓的体力。” 他掏出银针,选了麦垄间的三个 “地脉穴”,银针扎下去时,指尖轻轻转了转 —— 这是 “稳针” 的法子,怕脉气太急冲坏麦根,“先稳住地脉的气,再给百姓扎针补体力。”
村民们听说要引脉气,都回家取来老农具:张汉子扛来用了十年的旧镰刀,镰刃上还留着去年割麦的豁口;李婶抱来陪嫁时的木犁,犁把上有她男人刻的 “丰” 字;连村里的孩子都拿来了磨得光滑的麦筛 —— 这些老物件沾着常年的劳作气,就是最好的 “引气具”。许郎中把老药锄插在田中央的脉纹处:“这锄跟了我三十年,每年都在麦地里松土,最懂麦村的脉气,让它当‘主引’。”
林薇将五脉信物的余泽撒在农具上:一点珊瑚粉撒在镰刀上,泛出淡红的光;盐晶碎撒在木犁上,融成细盐粒;铜钉屑混在麦筛的缝隙里,闪着微光。“大家把农具围着老药锄摆成圈,跟着我喊‘脉气顺,麦满仓’,用割麦的力气引气!” 她话音刚落,村民们就举起农具,跟着喊起来,声音里满是干劲,比割麦时的号子还响亮。
麦秆根部的土突然泛出淡绿的光,脉气像细流一样顺着农具往上爬,麦秆慢慢直了些,软塌的穗子也挺了起来。沈知远给没力气的村民扎针,扎的是 “足三里”,扎完后递上一个热乎的麦香包:“吃点东西补力气,脉气顺了,干活就不累了。” 苏沐在田埂上支起灶,熬起了通脉粥,新麦粉煮的粥泛着奶白,加了点薄荷干,香气飘得满村都是,村民们割完麦,都来喝一碗,喝得额头冒热汗,力气也回来了。
小石头跟着许郎中在田埂上认草药,许郎中指着麦垄间的 “脉气草”:“这草长在脉纹上,草叶绿,就说明脉气足;草叶黄,脉气就缓了。以后你见着它黄,就知道地脉需要补了。” 小石头赶紧在笔记上画下来,还特意标了 “麦村脉气草”,画得比之前的草药图工整了些。
转眼到了寒冬,长安的第一场雪下得不大,却冷得刺骨。医馆的窗台上,薄荷苗裹着层薄霜,叶片的五彩光缩成了小团。这天早上,西海盐民托人捎来消息 —— 盐泉冻住了,厚厚的冰层盖在泉眼上,敲都敲不开,村民们取不到盐,泉边的脉纹也因为天冷,脉气冻得几乎不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