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二十二年夏,全国瓷具民生化工程推进中,新的难题浮出水面 —— 偏远山区、渔村 “瓷具进不去”:西南黔州苗寨,离最近的共享瓷坊有八百里山路,村民想买储粮瓷缸,靠脚夫背运,每只缸要加五倍运费,还常被颠裂;东南泉州渔区 “瓷具用不上”:渔民需要耐海水腐蚀的瓷渔网坠(陶坠易烂,铁坠太重)、纺织户需要光滑的瓷绕线轴(木轴易勾丝),可共享瓷坊只产通用瓷具,特殊需求没人管。
“背个瓷缸比背半袋米还贵!” 黔州苗寨农户阿珠,攒了三个月钱,托脚夫从府城买储粮瓷缸,结果运到寨里,缸底裂了道缝,装麦后漏得满地都是,她蹲在缸旁哭红了眼:“寨里的陶缸存粮总发霉,想用好瓷缸,咋就这么难?”
泉州渔户老郑也犯愁:“俺们的渔网坠用陶土做,下海三天就泡烂,换铁坠又沉,渔网拉着费劲;听说瓷坠耐用,可瓷坊说不会做,只能接着用陶坠。” 各地知府的奏报再次送到御书房:黔州知府奏 “偏远村寨瓷具覆盖率不足三成,运费高致百姓买不起”;泉州知府奏 “渔、织两业需专属瓷具,共享瓷坊产能未覆盖”。
萧璟渊看着奏报,对苏砚微说:“瓷具民生化,不能只建坊传技,还得让偏远百姓用得上、让各行业用得好,你再想想办法。” 苏砚微当即应下:“借商路驿站搞‘瓷具接力送’,针对行业需求‘定制瓷具’,定能让瓷具通到每处民生角落。”
苏砚微分两路筹备:一路由她带队,联合户部、驿站总署,整合南北商路驿站资源,制定 “瓷具接力配送方案”,准备竹瓷防滑筐、驿站接力清单(每站记录瓷具数量、目的地);另一路由里斯本瓷匠瓷佩德罗、苏州织瓷匠人林师傅带队,赴泉州调研渔、织行业需求,携带瓷土样本(泉州本地瓷土含海泥成分,耐腐蚀性强)、贝壳粉(用于增强瓷坠耐海水性)、细瓷模具(用于制作光滑绕线轴)。
苏砚微首站赴黔州,刚到黔州府最偏的乌蒙寨,就跟着知府周大人去了阿珠家。山路崎岖,脚夫正背着裂了缝的瓷缸往寨里走,阿珠正对着漏麦的陶缸叹气。“咱们寨里人想买瓷具,要么等脚夫顺路带,要么自己去府城,来回要走十天,” 阿珠抹着眼泪,“去年有户人家买的瓷碗,路上碎了一半,白花钱。”
苏砚微指着随行的竹瓷防滑筐:“咱们让沿途驿站接力运瓷,脚夫只走短途,筐子防颠,运费能降一半;寨里再设‘瓷具代收点’,村民不用跑远路就能取。” 周大人有些顾虑:“黔州有二十多个偏远寨,驿站人手够吗?村民能按时取吗?” 苏砚微笑着说:“让驿站雇本地村民当‘瓷具接力员’,送一趟给半斗米补贴;代收点由寨老负责,取瓷时签字登记,不会乱。”
与此同时,泉州那边,瓷佩德罗和林师傅刚到泉州渔港,老郑正给渔网换陶坠。“这陶坠泡在海里,三天就软了,” 老郑拿起一只烂陶坠,“瓷坠要是能做轻点、耐泡点,俺们拉网也省劲。” 瓷佩德罗蹲下来摸了摸海水,又看了看泉州瓷土:“用本地瓷土加一成贝壳粉,烧出来的瓷坠又轻又耐海水;再把坠子做成‘中空型’,重量比铁坠轻三成。” 林师傅则拿着织机上的木轴:“瓷绕线轴要做得光滑无纹,轴身刻浅槽,丝线绕着不打滑,俺们用细瓷土烧,保证好用。”
苏砚微在黔州展开 “驿站接力配送” 试点:
驿站接力路线规划:
以黔州府共享瓷坊为起点,设 5 个接力驿站(每站间隔一百里),驿站间用 “竹瓷防滑筐” 运瓷具,筐内垫碎稻草(缓冲防碰),每筐装 10 只瓷缸或 20 只瓷碗,贴 “易碎” 标签;
驿站雇本地村民当 “接力员”,按 “每送一站给半斗米” 补贴,接力员需在清单上签字,确保瓷具不丢失、不损坏;
在乌蒙寨设 “瓷具代收点”,由寨老负责登记:村民提前报需求(如 “2 只储粮瓷缸”“5 只瓷碗”),府城瓷坊按需求备货,驿站送到代收点后,寨老通知村民凭登记单领取。
运费与补贴优化:
朝廷补贴 30% 运费,剩余 70% 由村民均摊(按瓷具数量算,一只储粮瓷缸运费从五文降到两文);
针对贫困村民,设 “以物换瓷”:用山货(如竹笋、药材)抵运费,瓷坊收山货后卖给府城商铺,利润补运费缺口。
试点半个月后,乌蒙寨收到第一批接力配送的瓷具 —— 阿珠订的 2 只储粮瓷缸完好无损,运费只花了两文钱。她捧着瓷缸,笑着说:“再也不用等脚夫顺路带,也不怕瓷缸碎了,真是太好了!” 不到一个月,黔州二十多个偏远寨都通了瓷具接力配送,村民瓷具覆盖率从三成升至七成。
瓷佩德罗和林师傅在泉州展开 “渔、织专属瓷具” 试点:
耐海水瓷渔网坠制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