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二十二年春,全国多地曝出 “瓷具荒”—— 江南农户想要北疆的抗冻瓷储粮罐(梅雨季后存粮防裂),跑遍苏州瓷坊都买不到,只能用旧陶缸,不到半年就渗潮发霉;北方农户急需南方的防潮瓷农具配件(如犁头瓷套,防生锈),却要从江南调运,运费比瓷件还贵,等送到时春耕都过了;更糟的是,各地瓷匠技艺断层,有的只会烧普通日用瓷,不会做抗冻、防潮的功能性瓷具,景德镇瓷坊虽能烧好瓷,却因订单太多,普通百姓的储粮罐要等三个月才能取。
“买个瓷罐比种一亩麦还难!” 河南开封农户王大伯跑了三趟府城瓷坊,只买到一只漏水的陶缸,看着家里发霉的麦粒,急得直拍大腿:“去年苏大人在开封用艾草海盐护粮,可没有好瓷缸,粮食还是存不住;想自己烧,又没人会教。”
各地知府的奏报堆到御书房:江南苏州知府周大人奏 “农户求抗冻瓷罐者日众,本地瓷坊仅能产三成”;北疆归化知府吴大人奏 “牧群需青贮瓷缸、保温饮水槽,瓷匠技艺不足,产量难提”。萧璟渊翻着奏报,对苏砚微说:“瓷具乃民生根基,储粮、农具、牧用皆离不开,你整合各地瓷技,建个传习、生产的法子,让百姓都能用上好瓷。” 苏砚微当即应下:“建‘全国瓷匠传习网’,各州设共享瓷坊,教瓷匠融各地技艺,按区域需求产瓷,定能解供需之困。”
苏砚微轻车简从,组建 “瓷技整合团队”—— 核心成员包括里斯本瓷匠瓷佩德罗(抗冻瓷、密封瓷技术)、老石匠托里尼(瓷具与农具适配,如石磨瓷配件)、苏州瓷匠林师傅(防潮瓷、细瓷技艺),还带了 “全国瓷具技艺手册”(汇总苏州防潮瓷土配比、北疆抗冻瓷石英添加量、保定储粮瓷缸结构等),以及 “区域瓷具需求清单”(北方侧重抗冻储粮 / 牧用瓷、南方侧重防潮农具 / 纺织用瓷、边疆侧重耐摔便携瓷)。
出发前,苏砚微从景德镇调了一批优质瓷土样本(供各地瓷坊参考),从苏州调了防潮瓷釉配方,从北疆调了抗冻瓷烧制火候记录,还协调户部预留 “瓷坊补贴银”(用于贫困州共享瓷坊建设)。首站选在中原开封府(地处全国中心,便于辐射南北),计划先建 “中央瓷匠传习所”,再向各州推广。
刚到开封府,苏砚微就跟着知府刘大人去了城郊瓷坊。坊主李师傅正对着一堆开裂的 “试烧抗冻瓷罐” 叹气:“按北疆的说法加了石英,可烧出来还是裂,百姓要的储粮罐,咱们三个月才做出五十只,不够分。” 王大伯也挤过来:“俺想要个能装二十斤麦的瓷缸,瓷坊说要等俩月,这麦子再不装,就要潮霉了!”
瓷佩德罗拿起开裂的瓷罐,又翻出技艺手册:“石英加少了,北疆抗冻瓷要加一成石英,你只加了半成;烧的时候火候要‘慢升温’,从常温到八百摄氏度要烧六个时辰,你四个时辰就到了,瓷壁受热不均才裂。” 林师傅则对李师傅说:“南方防潮瓷要在釉里加三成草木灰,你试试在储粮罐内壁涂一层,防潮效果更好。”
刘大人有些顾虑:“开封要建传习所,得多少瓷匠来学?各地瓷坊水平不一样,能学得会吗?” 苏砚微笑着说:“先从各州选‘瓷匠骨干’来开封学,学会了回去教本地瓷匠;共享瓷坊用‘标准化模具’,就算技艺不精,也能做出合格瓷具。”
苏砚微带着团队在开封府展开 “瓷匠传习 + 共享瓷坊” 双试点:
中央瓷匠传习所教学:
分 “区域专项班” 授课:北方班重点教 “抗冻瓷烧制”(瓷土加 10% 石英、慢升温火候控制)、“牧用瓷适配”(青贮瓷缸凹槽密封、保温饮水槽夹层填羊毛技巧);南方班重点教 “防潮瓷釉调配”(釉料含 30% 草木灰、内壁光滑处理)、“农具瓷配件制作”(犁头瓷套弧度设计、防磨瓷涂层工艺);边疆班重点教 “耐摔瓷工艺”(瓷土加 5% 碎羊毛纤维、双层壁结构);
实操教学用 “分步模具”:比如储粮瓷缸,先做缸底模具、再做缸身模具,学员按模具塑形,再学烧制,降低入门难度。开封本地瓷匠李师傅学了半个月,试烧的抗冻瓷罐再也没裂,他高兴地说:“原来不是俺手艺差,是没找对法子!”
开封共享瓷坊建设:
苏砚微协调府衙,在开封城郊建 “共享瓷坊”—— 设原料区(统一采购瓷土、釉料,按成本价卖给瓷匠)、模具区(存放标准化瓷具模具,免费使用)、烧制区(十座共用窑,按 “先民生后商用” 排队,储粮罐、农具瓷优先烧)、售卖区(瓷匠做好的民生瓷具,按统一低价卖给百姓,利润归瓷匠);
针对贫困农户,设 “以工换瓷” 政策:帮瓷坊搬运原料、清理窑灰,可兑换小型储粮瓷罐或瓷碗。王大伯帮着搬了五天瓷土,换了一只二十斤的储粮瓷缸,捧着缸笑说:“再也不用愁麦子没处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