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三年正月,日耳曼城邦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雪 —— 连续十日的大雪压垮了半数牧民的毡房,数千头牛羊冻毙在牧场;更致命的是,通往外界的山路被积雪封堵,城邦常平仓里的粮食仅够支撑十日,牧民们只能煮雪水拌少量麦麸果腹,首领海因里希急得满嘴燎泡。
海因里希第一时间向多界民生联盟求援,信中字字急迫:“暴雪封山,粮运不进来,牧民们已开始宰杀仅剩的幼畜。佛罗伦萨去年丰收,常平仓存粮充足;西班牙沿海产粮稳定,恳请联盟协调借粮五万石,待明年秋收后必还,若晚了,恐有牧民冻饿而死!”
联盟议事厅里,各城邦首领却争论不休。佛罗伦萨首领利奥皱着眉说:“不是我们不借,去年的粮虽多,但今年春播还要用,万一借出去,咱们自己遇了灾怎么办?” 西班牙首领迭戈也附和:“我们的粮要留着换中原瓷具,借粮可以,得按市价加三成,总不能白借吧?”
坐在一旁的葡萄商马可急了:“各位首领,日耳曼要是垮了,咱们的贸易也受影响!我往日耳曼运葡萄汁的商路全断了,再这么耗着,大家都没好处!” 苏砚微看着议事厅外飘着的雪花,心里清楚:这是联盟成立以来首次遭遇跨城邦灾荒,若互助机制失灵,之前建立的信任会瞬间崩塌 —— 这在古代联盟治理中很常见,比如春秋时期的 “葵丘会盟”,就因灾年借粮纠纷导致盟约失效。
她当即提议:“咱们不能只算自己的账,得建‘联盟互助仓’—— 参考中原隋代的‘义仓’制度,各城邦按去年收成的一成,将粮食存入互助仓,由联盟派专人管理,哪个城邦遇灾,就从互助仓调粮,不收利息,只要求灾年过后按数归还,这样既公平,又能防患未然。”
为了让各城邦放心,苏砚微带着联盟账房先生,逐一核算各城邦的存粮与需求:
佛罗伦萨去年收成三十万石,按一成缴粮三万石,剩余粮食仍够春播与民生;
西班牙沿海收成二十万石,缴粮两万石,不影响与中原的瓷粮互贸;
法兰克收成二十五万石,缴粮两万五千石,剩余粮食可满足本地需求;
日耳曼灾年需借粮五万石,从互助仓直接调拨,待明年秋收后归还。
利奥看着核算账册,终于松了口:“按一成缴粮,确实不影响咱们的生计,我同意建互助仓。” 迭戈也点头:“只要不是白借,还能收回,我们也愿意缴粮。”
互助仓的选址定在巴塞罗那(联盟总部所在地,交通便利),由各城邦各派一名粮官共管,账册每月公开一次,确保粮食去向透明。为了解决日耳曼 “路封粮运不进” 的难题,苏砚微还协调联盟应急队:
从西班牙调派熟悉山路的樵夫,带着铁铲、麻绳,在暴雪间隙清理山路;
让中原水师的鲛族士兵(熟悉耐寒),协助日耳曼牧民搭建 “临时雪道”—— 用木板铺在积雪上,再撒一层炉灰防滑,粮车可沿雪道推进;
马可主动提出,用自己的商队运输粮食,只收成本价,他说:“联盟帮我解决了税赋问题,现在该我为联盟出力了。”
十日后,第一批三万石粮食顺利运抵日耳曼。海因里希带着牧民在雪地里迎接粮车,老牧民奥托捧着温热的麦粥,热泪盈眶:“谢谢联盟,谢谢苏署长,我们的牛羊有救了,孩子也不用饿肚子了!” 苏砚微还建议海因里希,用互助仓的粮食熬 “救济粥”,在各村庄设粥棚,确保每个牧民都能吃到热饭 —— 这参考了宋代 “福田院” 的灾年救济方式,避免粮食被豪强截留。
暴雪渐停时,日耳曼的牧民们已用救济粮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海因里希在给联盟的回信中写道:“互助仓不是冷冰冰的粮食,是暖人心的信任 —— 以后不管哪个城邦遇灾,日耳曼都会第一个缴粮。”
灾年互助的问题刚解决,工匠群体又出了乱子。佛罗伦萨的农民乔瓦尼,发现自家刚修好的瓷片仓又开始渗水 —— 这次修仓的是个自称 “匠师” 的年轻人,没带 “匠人名帖”,只说 “跟着马泰奥学过几天”,乔瓦尼图便宜就请了他,结果瓷片拼接处连玻璃釉都没涂,渗了水不说,还把之前的好瓷片碰裂了。
类似的事越来越多:西班牙有没毕业的学徒,私自给渔民修瓷渔具,结果渔具下水就裂;法兰克有游医模样的人,冒充瓷匠给人修瓷碗,收了钱就跑 —— 这些 “劣匠” 不仅坏了联盟工匠的名声,还导致不少民生设施受损,马泰奥每天都能收到好几起投诉:“现在百姓见了我们这些带名帖的匠人,都要先让我们试修,生怕再碰到骗子!”
苏砚微意识到:之前只设了传习所,却没定 “匠籍规范”,导致工匠资格混乱 —— 这和中原唐代初期 “匠籍无定规” 的问题很像,当时也是因为工匠没统一认证,出现不少劣匠,直到太宗时期制定 “巧儿籍”,才规范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