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隙初生,毒计连环
岐军大营,在距离末城三十里外的一处依山傍水之地扎下,连绵的营寨如同蛰伏的巨兽,与远眺可见的末城遥相对峙,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中军大帐内,龚晓婷并未急于行动。她像是一个最有耐心的猎人,仔细梳理着探马送回的所有关于沈方和四虎的情报,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马云龙协助她,将信息分门别类,从中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细微的裂痕。
“沈方,治军极严,赏罚分明,对四虎要求尤为苛刻,但私下里又关爱有加,如同严父。”马云龙指着一条信息道,“四虎对沈方,敬畏交加,言听计从。”
龚晓婷纤细的手指划过竹简,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严父?敬畏?越是如此,一旦‘严父’做出了有失偏颇,甚至看似不公的决定,那被压抑的‘敬畏’之下,隐藏的委屈与不满,才会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关于四虎各自性格和职责的描述上,尤其是关于最年轻的刘少华,以及负责骑兵的刘新华。
“刘少华,聪慧机敏,常出奇计……但年轻,意味着气盛,意味着渴望被认可,也意味着,可能在资源分配和功劳认定上,更容易感到不公。”
“刘新华,统领骑兵,地位特殊,心高气傲……骑兵,是末城最锋利的刀,但也最耗钱粮军备。若这柄刀,觉得自己的待遇配不上自己的地位和付出呢?”
一个阴毒的计划,开始在龚晓婷心中逐渐成型。她要做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猛烈离间,而是如同温水煮蛙,一点点地加温,让猜忌和不满在沈家军内部慢慢滋生、发酵。
第一计:流言如刀
几日后的深夜,末城内几家生意最好的低阶军官和士卒常去的酒肆、赌档里,开始悄然流传起一些“闲言碎语”。
“听说了吗?上次打退西边那些蛮族骚扰,明明是刘少华将军带人绕后奇袭,烧了对方粮草才奠定胜局,结果报上去的头功,却成了正面阻击的刘国华将军?”
“嘘……小声点!这话可不敢乱说!国华将军是二哥,勇猛无敌,得头功也正常吧?”
“正常?嘿,我有个远房表亲在帅府当差,他说啊,当时沈将军本来是犹豫的,但好像国华将军私下里找将军抱怨了几句,说小弟总爱抢风头,不顾大局……结果,唉……”
“还有啊,你们发现没?骑兵营的装备,每次更新换代都是最先最好的,甲胄、马刀、弓弩,哪样不是紧着他们?咱们步卒就得捡剩下的。新华将军是厉害,可这心,也未免太偏了吧?沈将军难道就不怕寒了步卒弟兄们的心?”
“可不是嘛!我听说啊,沈将军私下里最倚重新华将军,觉得骑兵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咱们这些两条腿走路的,也就是堵城墙的命……”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刻意模糊了焦点,将一些可能存在过的争议放大,并巧妙地引导向沈方处事“不公”,以及四虎之间因“利益”和“重视程度”而产生的潜在矛盾。尤其是针对刘少华的“功劳被压”和刘新华的“资源倾斜”,更是说得有鼻子有眼。
流言如同无形的瘟疫,最初只是在底层悄然传播,但很快就不可避免地,钻入了一些中低级军官,甚至最终,飘到了四虎本人的耳朵里。
刘国华性如烈火,听到关于自己“抢功”的传言,气得当场砸碎了一张案几,怒吼道:“放他娘的狗屁!老子刘国华立功,靠的是真刀真枪,需要去抢小弟的功劳?!是谁在背后嚼舌根?让老子查出来,撕烂他的嘴!”但他心里,却也难免对小弟刘少华产生了一丝微妙的想法:莫非小弟心里其实对此是有怨言的?不然这流言怎会传得如此具体?
刘少华听到传言,年轻的脸上先是错愕,随即是委屈和愤怒。他自问对二哥从未有过不敬,那次战斗他也觉得二哥正面压力巨大,头功理所应当。可这流言……却像一根刺,悄悄扎进了他心里。他忍不住去想:叔父当时,真的因为二哥的抱怨而改变了功劳评定吗?在叔父心中,我是不是永远都是那个需要退让、需要顾全大局的“小儿子”?
刘新华同样听到了关于他“资源独占”的闲话。他性格骄傲,对此嗤之以鼻:“骑兵乃一军胆魄,装备精良有何不对?步卒无能,便来嫉妒么?”但高傲之下,也有一丝不悦,他觉得这是对他和麾下骑兵价值的贬低,甚至隐隐觉得,这是不是大哥刘大成或者二哥刘国华麾下的人,因为不满而散布的?
就连最为沉稳的刘大成,也感受到了军中气氛的微妙变化。他试图弹压流言,却发现这东西如同野草,烧之不尽。他心中忧虑,深知兄弟阋墙乃是兵家大忌,更担心这些流言会影响叔父沈方的威信。他私下里找沈方汇报了此事。
沈方闻言,眉头紧锁,面色阴沉如水。他久经沙场,立刻嗅到了阴谋的味道。“这是岐军的诡计!意在离间我军心!传令下去,再敢有议论此事者,军法从事!”他严厉地下达了封口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类意识永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人类意识永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