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批海量数据传回,经过“伏羲”数个小时的艰难解析后,呈现在光幕上的图像,再次让所有研究者陷入了石化般的震惊。
晶塔的内部,并非实心,也非简单的机械结构。
那是一个……无比复杂、层层嵌套的蜂窝状结构!
无数个六边形(再次出现了这个稳定的几何形态)的“单元”,如同最精密的蜂巢,构成了塔的主体。每一个“单元”内部,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盈着一种流动的、散发着柔和光芒的能量-信息流!
更详细的分析显示,这些能量-信息流并非杂乱无章。它们以一种超越人类现有信息编码方式的、极其高效且稳定的模式被组织和存储着。其核心载体,并非0和1的二进制,而是基于四种碱基对(A-T, C-G)的特定组合和空间构象!
“这是……基因序列!”一位生物信息学家失声惊呼,声音因激动而变调,“它们在用DNA的编码方式存储信息!不……不仅仅是存储!你们看这些序列的流动和交互模式!”
只见在模拟图像中,那些代表着不同基因序列的能量流,并非静止不动。它们如同拥有生命般,在各自的“单元”中缓慢地流动、复制、甚至……发生着极其缓慢的、模拟自然选择的变异和重组!一些序列在流动中逐渐黯淡消失,而另一些则变得更加明亮和稳定。
这整座晶塔,就是一个巨型的、动态演化的基因数据库!一个记录着地球生命完整基因图谱的、活着的 “图书馆” !
“调取可识别序列,与全球基因库进行比对!”秦宇的声音带着颤抖。
比对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数据库中包含了地球上现存几乎所有物种的基因蓝图,从最简单的病毒到复杂的人类,其完整度和精度远超人类自己建立的任何基因库。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还包含了海量的、早已在进化长河中灭绝的物种的基因序列!恐龙、巨齿鲨、猛犸象、渡渡鸟……那些只存在于化石和教科书中的名字,它们的生命密码,竟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这深海之塔中!
这已经足够颠覆认知,但真正的冲击波还在后面。
随着解码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从未在地球生物圈中出现过的基因序列!
这些序列结构极其精巧、复杂,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它们遵循着基本的生物学规律,但其优化程度、不同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非自然演化的“设计感”。
有的序列似乎是专门为了在极端环境下生存而设计,蕴含着抵抗高温、高压、辐射的潜在能力;有的则指向了可能具备超强再生能力、甚至某种程度能量操纵能力的生理结构;还有一些,其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超人类,暗示着可能存在更高级的感知和思维模式。
这些,就像是摆在设计师案头、尚未投入生产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 “概念蓝图” !
“先行者……他们不仅仅是观察者和记录者,”万里不知何时坐了起来,靠在床头,通过视频连接参与了分析,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灼灼,“他们是……编辑者。他们在地球的‘基因花园’里,不仅播撒了原始的种子,还预留了无数种可能的‘升级方案’和‘进化路径’!”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人类引以为傲的进化之路,难道始终是在一个预设好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框架内进行的吗?
秦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指挥团队,集中分析那些最具“设计感”的基因蓝图,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与已知威胁的关联。
“重点对比与我们已知的‘播种者’……或者说‘收割者’的基因数据进行比对。”他下达了指令,指的是之前从火星大脑化石和“庇护所”静滞者身上获取的有限基因信息。
庞大的计算再次开始。“伏羲”调动了空前的算力,将那些充满“设计感”的陌生蓝图,与“播种者”的底层基因结构进行逐段、逐功能的深度比对。
时间在紧张的沉默中一分一秒流逝。
突然,负责监控比对进程的研究员发出一声难以置信的抽气声。
“秦总!万里博士!你们……你们快看这个!”
光幕上,被高亮标出了一段复杂的基因序列对比图。左侧是从海底晶塔“图书馆”中提取出的一份高度优化的、具备潜在能量感知能力的生物神经系统蓝图的核心调控片段;右侧,则是从火星大脑化石中解析出的、“播种者”基础基因结构的对应区域。
两条序列,在宏观结构和核心功能模块的排布上,存在着显着而无法忽视的相似性!就像同一个设计理念下的两个不同版本!
但是,仔细分析其微观的碱基排列和表观遗传修饰标记,却能发现明显的差异。晶塔中的蓝图,其序列更加……古朴,更贴近自然演化中可能出现的随机突变和选择积累的模式,虽然整体被优化过,但依旧保留着某种“野性”和多样性。而“播种者”的基因,则显得更加“精致”、更加“统一”,仿佛将所有不必要的枝蔓都修剪殆尽,只保留了最高效、最核心的功能,透着一股冰冷的、追求绝对效率的意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的南天门计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