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作为声学信号的发现者和首席分析员,获准搭乘领航的“幽灵鳐一号”,负责声源定位和初步交流的尝试。
追踪过程异常艰难。那歌声并非持续不断,而是断断续续,仿佛随性而至,又飘然远去。它似乎能穿透厚重的水层,在复杂的海底地形中折射、回荡,制造出多个虚假的声源镜像。有好几次,小队都被引导至死胡同或危险的海底悬崖。
“信号源在移动,或者……有多个信号源。”林逸紧盯着声谱分析界面,眉头紧锁,“它的传播模式很奇怪,不像是通过水介质直线传播,更像是一种……定向的、带有某种空间穿透性的波。”
就在追踪几乎陷入僵局时,林逸注意到一个细微的规律:每当那歌声响起时,海水中某种特定频率的、极其微弱的背景能量波动也会同步增强。这种能量波动并非声波,更像是一种……生物电场或者信息素标记。
“跟着能量波动走!”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幽灵鳐”小队调整了策略,将主要传感器锁定在那几乎难以察觉的能量尾迹上。这一次,引导变得清晰了许多。他们沿着一条蜿蜒的、似乎并非自然形成的“能量路径”,悄然潜行,逐渐偏离了“龙宫”主体建设和那个巨大隐形六边形结构所在的区域。
他们进入了一条此前海图并未详细标注的、极其隐蔽的海底裂谷。裂谷两侧的岩壁陡峭如刀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不知名的深色沉积物。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周围的光线并未完全消失,反而开始泛起一种奇异的、幽蓝色的辉光。
当领航的“幽灵鳐一号”率先穿过裂谷最狭窄的隘口时,控制舱内,包括林逸在内的所有成员,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失去了言语。
裂谷之后,并非预想中的另一片荒芜海床。
那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散发着梦幻般幽蓝光芒的……海底森林!
巨大的、形态如同螺旋上升的玻璃珊瑚的“树木”拔地而起,高度超过百米,枝桠间垂落着流淌着荧光的“藤蔓”。地面上,生长着各种伞状、球状、管状的发光植物,有的如同摇曳的蓝色火焰,有的则像镶嵌在地面的巨大宝石。无数形态奇异的深海生物在其中游弋、栖息——有的身体透明,内脏和神经索清晰可见,闪烁着内部的生物光;有的则披着坚硬的、反射着幽蓝光芒的甲壳,如同披甲骑士;更有一些如同巨大的、半透明的彩色水母,拖着长长的、带着点点星光的触手,在“林间”缓缓飘荡。
这里的生态系统,与人类所知的任何地表或深海环境都截然不同。它并非基于光合作用,而是建立在化学合成和生物发光的能量循环之上。整个森林仿佛一个巨大的、活着的生命体,散发着浓郁到化不开的生命气息和一种古老而静谧的智慧感。
那空灵的歌声,在这里变得更加清晰、丰富,仿佛是由无数个声音共同编织成的、回荡在整个森林上空的宏大交响诗。
“上帝啊……我们……我们发现了什么?”一位随队的海洋生物学家喃喃自语,声音充满了朝圣般的敬畏。
“这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圈!一个完全不同于地表的、高度发达的深海文明生态!”林逸激动得浑身颤抖,他快速操作着设备,记录着这一切,“那些歌声……是它们交流的方式!”
“幽灵鳐”小队如同闯入仙境的凡人,小心翼翼地在这片发光森林中穿行。他们不敢发出任何噪音,也不敢使用强光照射,生怕惊扰了这梦幻而脆弱的世界。森林中的生物对他们这些不速之客似乎有些好奇,但并未表现出攻击性,只是远远地观察着,或者自顾自地继续着它们悠远岁月中的生活。
随着深入森林腹地,他们发现,森林的布局似乎存在着某种精妙的规律。那些发光的“树木”和植物的分布,隐约构成了一种引导性的图案,指向森林的中心。
终于,他们抵达了森林的核心。
在那里,一片相对开阔的、由发光苔藓铺就的圆形空地上,矗立着一座塔状结构。
那并非人类认知中的金属或石材建筑。它更像是由某种苍白的、带着生物纹理的骨质材料与深蓝色的、仿佛蕴含星光的结晶矿物共同“生长”而成的奇异造物。塔身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螺旋上升的有机形态,表面布满了复杂的、如同神经网络般的沟壑和纹路,其中流淌着比周围森林更加浓郁的幽蓝光芒。
塔的高度约有两百米,在其顶端,并非尖顶,而是托举着一块巨大的、约有房屋大小的晶体。
那块晶体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的、仿佛活着的蓝色,其内部并非静止,而是在微微脉动,如同一个沉睡巨人的心脏。每一次脉动,都有更加明亮的能量流光从晶体内部闪过,顺着塔身的神经网络纹路向下流淌,滋养着整个发光森林。同时,一股更加强大、更加清晰的能量波动和那空灵的歌声,也以它为核心,向四周扩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的南天门计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