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引力锚点
月球信标网络自主发出的、疑似触发“格式塔净化”最终阶段的深空广播,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刻在了人类文明的心头。恐慌在高层蔓延,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入绝境后的破釜沉舟。警告已经发出,无论那是否是最终判决,他们都不能坐以待毙。
“守护者”在广播事件后再次陷入了彻底的沉默,仿佛那数据包的传递和随之而来的后果,都只是某个预设程序的无心之失。它们恪守着信条,不介入,不解释,只留下人类独自面对自己可能亲手加速而来的命运。
压力,转化为了近乎疯狂的研发动力。目标不再仅仅是防御或干扰,而是必须获得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收割者”那种级别的存在造成实质性影响,或者说,至少能使其“感到意外”的能力。
万里将目光投向了“守护者”提供的技术启示,以及月球信标网络本身那深不可测的潜力。屏蔽场只是对信息层面的干扰,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扭曲物理规则的力量。结合“伏羲”对“镜像本源”高维几何模型的持续研究,以及对引力波理论的极限推演,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想被提上日程——在月球轨道,建造一个超大型的引力波操纵装置。
计划代号:“潮汐锁定器”。
其理论核心,是利用月球信标网络作为能量放大和控制系统,在特定空域,通过极端精密的引力子束干涉,人为制造一个短暂但强度惊人的局部引力异常场。这个异常场并非简单的重力增加或减少,而是试图在极小范围内,模拟出类似微型黑洞事件视界边缘的时空曲率,或者说,一个可控的、短暂的 “引力漩涡”。
理论上,这种引力漩涡足以撕裂已知的任何物质结构,偏转甚至吞噬能量攻击,更能对依赖精确时空坐标进行导航、定位乃至存在的任何实体(包括可能依赖高维穿梭的“收割者”舰船)造成致命的干扰和破坏。
当然,这只是理论。其技术难度超乎想象,能量需求更是天文数字,甚至可能需要调用整个月球信标网络的部分基础功能,风险无法估量。但面对“收割者”的黑色金字塔,人类需要的不再是盾牌,而是一柄能够刺穿其绝对防御的,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针”。
计划得到了最高权限的批准。整个“广寒宫”基地,以及地球后方所有相关的工业和技术力量,全部围绕着“潮汐锁定器”项目高速运转起来。
月球轨道上变得前所未有的繁忙。大型工程舰船如同工蜂般穿梭,将在地球轨道预制好的巨型组件运输至预定位置。那是一个由数百个独立单元构成的环形结构,直径超过十公里,结构复杂程度堪比一座小型空间城市。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引力子发生器和高精度相位控制器,其设计大量借鉴了“守护者”数据包中的能量共振原理,以及月球晶体网络的拓扑结构。
环形结构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器,其核心材料直接使用了从月壳深处艰难开采、并经“伏羲”和秦宇团队精心调谐过的幽蓝晶体。这个聚焦器将作为与月球信标网络主干的接口,引导那浩瀚如海的能量。
建设过程充满了挑战。微陨石的撞击,宇宙辐射的干扰,以及设备在长期失重和极端温差下的稳定性问题,层出不穷。更棘手的是,随着装置逐渐成型,其本身的质量就开始对周围的时空产生微弱的、但确实可探测的扰动,给精密的组装和校准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秦宇亲自负责轨道建设的安全和协调,他乘坐经过特殊改装的指挥舰,巡视着这个日渐壮大的巨环。看着那在漆黑宇宙背景下,由无数金属骨架和闪烁指示灯构成的庞然大物,他感受到的不是自豪,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以及一丝隐隐的不安。他们在摆弄一种自己并未完全理解的力量,就像孩童在摆弄一颗未爆的炸弹。
与此同时,万里在地球指挥中心,与“伏羲”一起,对“潮汐锁定器”的控制程序进行着最后的模拟和优化。他们需要确保这柄“双刃剑”在挥出时,不会先伤到自己。
数月后,“潮汐锁定器”一期工程终于宣告完成。尽管只是设计功率的百分之三十,但这已经是人类工程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第一次全系统联动测试,在高度保密和全面戒备下展开。月球基地进入最低功耗运行模式,所有非必要人员撤离至深层掩体。轨道上的“鸾鸟”巡逻队扩大警戒范围,严密监视着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方向的任何异动。
万里在地球,秦宇在轨道指挥舰上,所有人都通过加密链路,紧盯着测试倒计时。
“各单元自检完成!”
“能量聚焦器与月球网络接口连接稳定!”
“目标空域划定:L-1区域,半径一公里球体。”
“安全距离确认。”
“‘伏羲’主控系统上线,接管最终操作权限。”
“倒计时开始:10,9,8……”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的南天门计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