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给出的“三天”期限,像一颗投入深水的高能炸弹,在整个“南天门”基地掀起了无声的狂澜。
怀疑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强行点燃的、近乎疯狂的期待。尤其是在材料部门负责人周坤教授带头表示无条件支持后,所有相关的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第七实验室汇集。
第七实验室,是基地深处一个刚刚被紧急清理出来的、配备了最尖端设备的绝密空间。此刻,这里成为了整个“南天门”目光的焦点。
万里站在实验室中央,神色平静。他身上已经换上了基地特制的白色研究员服,胸前的铭牌上只有一个简单的代号——“星火”。周坤和十几名精心挑选出来的材料学精英如同最忠诚的学徒,围在他身边,眼神里混合着紧张与狂热。
“开始。”万里没有多余的废话。
他首先走向那台经过他“指点”改造后的“启明-II”型磁场发生装置。他的手指在控制终端上飞快地跳动,一行行优化后的代码被嵌入底层系统,复杂的参数被重新校准。那专注而流畅的姿态,不像是在操作一台价值数亿的精密设备,更像是一位大师在调试自己熟悉的乐器。
“磁场校准,目标模式:动态脉冲序列,峰值强度18.5特斯拉,波形遵循我输入的第七号模板……”万里一边操作,一边清晰地下达指令。
“激光干涉仪就位,波长锁定1064纳米,脉冲宽度100飞秒……”
“反应釜压力提升至临界点,注入 precursor A 和 B,流速比严格控制3.742比1……”
“温度控制模块,启动第三套非线性升温曲线……”
一道道指令精准而出。周坤等人全力以赴地执行着,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震惊地发现,万里对每一台设备的理解和操控,都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境界,仿佛这些冰冷的机器是他身体延伸的一部分。
整个制备过程,涉及材料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激光物理、自动控制等十几个尖端领域的知识,其复杂程度远超在场任何一位专家的专业范畴。然而,万里却如同一位高明的交响乐指挥,将所有这些艰深的领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驾驭着整个流程平稳而高效地向目标推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实验室外,秦宇将军和陈院士站在观察室里,透过厚厚的特种玻璃,密切关注着里面的一切。即便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秦宇,此刻背在身后的手也不自觉地握紧。陈院士更是紧张得额头冒汗,嘴里不住地念叨:“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
第一天,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各种设备低频运行的嗡鸣声持续不断。万里几乎没有休息,偶尔停下来,也是在触摸屏上演算着一些旁人看不懂的复杂模型,对流程进行着微调。周坤等人轮班休息,但核心步骤均由万里亲自掌控。
第二天下午,关键步骤到来——液相外延自组装。这是整个工艺的灵魂,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准控制的磁场和能量,引导原子进行“完美排列”。
观察室内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实验室里,万里站在主控台前,眼神锐利如鹰。屏幕上,代表磁场、温度、压力、能量输入的数十条曲线如同躁动的精灵,需要以完美的节奏协同舞动。
“启动自组装序列!”万里按下确认键。
嗡——!
磁场发生装置发出低沉有力的咆哮,无形的力场如同上帝之手,探入反应釜的中心。特定波长的激光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同步介入。高精度传感器将海量的数据实时反馈回来,在屏幕上炸开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瀑布。
周坤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任何一丝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引发灾难性后果。
然而,万里稳如磐石。他的双手在控制界面上化作两道残影,以非人的速度和精准度,实时调整着上百个互动参数,强行“驯服”着那些躁动的曲线,让它们按照预定的完美轨迹运行。
十分钟。
二十分钟。
一个小时……
当代表晶格完整度的核心指标终于突破临界点,并稳定在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位时——
“成功了!”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激动地低呼一声。
实验室里,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他们看向万里的眼神,已经充满了近乎迷信的崇拜。
万里脸上也露出一丝淡淡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满意。他关闭了主要设备,只留下温控系统进行最后的退火处理。
“接下来是十六小时的稳定化退火。明天这个时候,取样检测。”
第三天,约定时间的最后一小时。
第七实验室的大门缓缓开启。
万里走了出来,手中托着一个不起眼的银色金属托盘。托盘上,静静地躺着一块约莫巴掌大小、厚度一厘米左右的扁平方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的南天门计划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