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女市长枪杀大案:一场婚外情点燃的血色悲剧
1999 年的中原大地,料峭的寒风卷着沙砾掠过豫南平原,驻马店市市政府大楼前的雪松上还挂着未化的残雪。谁也想不到,这座象征着权力与秩序的建筑里,刚刚失去了一位年仅 38 岁的副市长 —— 陈桂玲。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曾被誉为 豫南政坛新星 的女性,并非死于疾病或意外,而是在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后,用同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场轰动全国的血案,要从四年前那个金桂飘香的秋天说起。
一、咸阳初遇:两颗野心的碰撞
1995 年 10 月,陕西咸阳某高校的进修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他们大多三四十岁,穿着熨帖的西装或中山装,眉宇间带着基层干部特有的干练与审慎。这些人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的年轻才俊,在这里接受为期半年的脱产培训,为更广阔的仕途积蓄力量。
开学第一天的自我介绍环节,来自河南的两位学员格外引人注目。
大家好,我叫陈桂玲,来自驻马店遂平县,目前在县人行工作。 说话的女人站起身,一米六八的身高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她穿着一件合体的米黄色风衣,齐耳短发打理得一丝不苟,眼神明亮而锐利,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场。台下有人窃窃私语:这不是遂平那个最年轻的副行长吗?听说才 34 岁。
紧随其后站起来的是个高大的中年男人:我叫刘明鼎,省工行的。 他声音洪亮,一米八二的个头配上笔挺的灰色西装,显得英气逼人。40 岁的他眼角已有细纹,但这反而增添了成熟男人的魅力,举手投足间透着久居省城的从容。
课间休息时,同为河南老乡的省计委干部王建军主动拉着两人攀谈:桂玲同志年轻有为啊,咱们驻马店能出你这样的女干部不容易。明鼎兄更是咱们工行系统的精英,你们俩可得多亲近亲近。
陈桂玲伸出手,指尖微凉:刘大哥多指教。
刘明鼎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而有力:陈行长才是后起之秀。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凝滞了几秒。陈桂玲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赏与探究,正如刘明鼎在她眼底发现了野心与坚韧。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比单纯的老乡情谊更让人心头一震。
彼时的陈桂玲,早已不是那个刚从银行学校毕业的青涩少女。1982 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从县人行的普通柜员做起,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用 13 年时间爬到副行长位置。丈夫是转业军人,在县民政局当个小科长,性格温吞寡言,两人早已没了共同语言。女儿刚上小学,生活按部就班,却像一杯温吞水,激不起半点涟漪。
而刘明鼎的生活看似美满 —— 在省工行国际部任副主任,妻子是从老家带来的结发妻子,虽然文化不高但勤劳本分,儿子已经上初中。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天面对枯燥的报表和妻子琐碎的唠叨,内心有多渴望新鲜的刺激。
进修班的课程并不紧张,给了学员们充足的自由时间。陈桂玲发现,刘明鼎总能 出现在她去图书馆的路上, 和她选了同一门选修课。他们会一起在晚自习后沿着渭水散步,从货币政策聊到人生理想,从基层困境谈到未来规划。
我觉得女人不一定非要依附男人, 一次酒后,陈桂玲脸颊绯红,我要的是能并肩看风景的人。
刘明鼎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低声说:我懂。
这种默契像藤蔓一样疯长。一个周末,两人借口考察乾陵,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刘明鼎的手悄悄覆上了陈桂玲的手背。她没有躲闪,只是指尖微微颤抖。车窗外,夕阳将黄土高原染成金红色,车内的沉默却比任何语言都更炽热。
那之后,咸阳城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回民街的夜市上,刘明鼎会细心地为陈桂玲剥掉羊肉泡馍里的香菜;在兵马俑博物馆,他们会假装讨论历史,实则用眼神传递着只有彼此才懂的暧昧。他们在出租屋里相拥,在渭河岸边亲吻,将各自的婚姻誓言抛诸脑后。
陈桂玲的日记本里开始出现这样的句子:他让我觉得自己重新活了一次。 而刘明鼎则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遇到了一个懂我的人,可惜相逢太晚。
二、仕途攀升:权力与欲望的交织
1996 年春天,进修结束的陈桂玲回到遂平,像变了个人。她工作起来更加拼命,开会时言辞犀利,处理问题雷厉风行。当年夏天,她就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县人行行长,成为驻马店地区金融系统最年轻的正职领导。
办公室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陈桂玲在审批文件的间隙,总会摩挲着刘明鼎送她的那支派克钢笔。每隔两周,她都会以 到省行汇报工作 为由,坐四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去郑州。
刘明鼎早已为她准备好了 秘密基地—— 在金水区某小区租的两居室。每次陈桂玲来,他都会提前买好她爱吃的草莓,把床铺换成她喜欢的碎花床单。这个在单位里不苟言笑的中年男人,会系着围裙为她做饭,会笨拙地给她按摩肩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纪实録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案纪实録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