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汉朝顶流的“作妖”与逆袭之路
一、开局即“凡尔赛”:生在罗马的幸运儿
要说汉武帝刘彻的出场,那绝对是“天选之子”的剧本。刘彻他爹汉景帝刘启,虽说没他儿子那么大的名气,但也是个靠谱的皇帝,妥妥的“文景之治”缔造者之一。刘彻他妈王娡,更是个狠角色,挺着孕肚就敢忽悠汉景帝说自己梦到太阳入怀,搁现在妥妥的营销鬼才,这一套操作下来,直接给刘彻的出生镀上了一层“天命所归”的金。
不过,刘彻一开始可不是太子人选。当时的太子是栗姬的儿子刘荣,栗姬这人吧,空有美貌,脑子却不太灵光。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公主刘嫖,想着和太子联姻,以后好继续荣华富贵,就去找栗姬商量。结果栗姬因为刘嫖老是给汉景帝送美人,心里记仇,直接一口回绝。这可把刘嫖气坏了,转头就和王娡结盟,把年仅四岁就被封为胶东王的刘彻当成了新目标。
于是,在刘嫖的一顿神操作下,什么“金屋藏娇”的浪漫故事(虽然最后陈阿娇的结局有点惨),各种在汉景帝耳边吹枕头风,愣是把刘荣的太子之位给搞没了,刘彻成功上位。这剧情,比现在的宫斗剧精彩多了,妥妥的“躺赢”开局,别人奋斗一辈子都够不着的太子之位,刘彻轻轻松松就拿到了。
二、亲政之路:从憋屈小弟到硬核大佬
汉景帝去世后,年仅十六岁的刘彻顺利登基。但刚当上皇帝的刘彻,日子可没那么好过。表面上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实际上权力都被奶奶窦太后攥在手里。窦太后那可是历经三朝的老江湖,信奉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和刘彻想要大刀阔斧改革、施展抱负的想法完全相悖。
刘彻刚一上台,就想搞点大动作,推行新政,结果被窦太后一顿收拾,新政全给废了,支持新政的大臣也被打压。这时候的刘彻,就像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小可怜,只能乖乖听话,蛰伏起来。每天看着窦太后的脸色过日子,估计心里早就把窦太后吐槽了一万遍,但也只能憋在心里。
一直到窦太后去世,刘彻才真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摆脱了束缚的他,立刻开启了“暴走”模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搞改革。就像一个被压抑太久的熊孩子,终于得到了自由,开始疯狂释放自己的能量。
三、政治“整活”:玩转权力的顶级玩家
在政治上,刘彻那绝对是个“整活”高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发明了一个超级好用的工具——推恩令。这招简直是“杀人诛心”,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在给诸侯们的子孙发福利,允许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给所有儿子,实际上是在悄咪咪地削弱诸侯的势力。以前诸侯的封地都是嫡长子继承,封地越传越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现在好了,一个大封地被分成无数个小封地,诸侯的儿子们倒是开心了,可诸侯们却欲哭无泪,实力越来越弱,根本没办法和中央对抗。刘彻这一招,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困扰汉朝几代皇帝的诸侯问题给解决了,堪称政治智慧的典范。
除此之外,刘彻还设立了刺史制度,派刺史去监察地方官员。这些刺史就像皇帝的“千里眼”“顺风耳”,专门盯着地方官员有没有贪污腐败、违法乱纪。要是发现问题,直接向皇帝报告。这一下,地方官员都老实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胡作非为。刘彻通过这些手段,把权力牢牢地攥在了自己手里,成为了真正的“霸道总裁”。
四、经济“收割”:花式赚钱的理财鬼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刘彻深知这个道理。为了搞到更多的钱支持自己的各种大项目,比如打匈奴,他在经济领域也玩出了不少花样。首先就是盐铁专卖,以前盐和铁都是私人经营,利润都进了商人的腰包。刘彻一看,这哪行啊,这么赚钱的买卖必须收归国有。于是,他下令盐和铁只能由国家经营,禁止私人贩卖。这一下子,国家的财政收入蹭蹭往上涨。那些靠盐铁发家的富商大贾,直接哭晕在厕所,好好的摇钱树就这么没了。
除了盐铁专卖,刘彻还改革了币制。以前各个地方都能铸钱,货币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刘彻直接规定,只有中央能铸造五铢钱,其他地方铸造的钱都作废。这五铢钱制作精美,重量标准,很快就统一了全国货币市场。而且,铸钱的利润也都进了国家的口袋,又一笔巨款到手。
另外,刘彻还搞了个“算缗”“告缗”政策。“算缗”就是向商人、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让他们主动申报自己的财产,按照比例交税。可这些商人哪有那么老实,都想着偷税漏税。于是,刘彻又推出了“告缗”,鼓励百姓举报那些隐瞒财产的商人,一旦查实,被举报的商人财产全部没收,举报人还能得到一半的奖励。这一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举报热潮,无数商人倾家荡产,国家的财富却越来越多。刘彻这一套经济组合拳下来,直接把汉朝的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手中,为他的各种宏图伟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书虫眼中的历史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