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的邀请函送出后不过数日,一驾不算华丽却透着庄重气息的马车,在几名骑士的护卫下,驶入了尚在修缮中的洛阳城。
陈群,来了。
收到消息的邓安,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做了周到的安排。
他没有选择在正殿以君臣之礼接见,而是将会面地点设在了自己日常处理公务、相对私密且雅致的书房。
室内燃着淡淡的檀香,书架上摆放着不少他从各处搜集来的竹简帛书,其中甚至夹杂了几本他凭记忆默写、用这个时代装帧方式伪装的现代书籍封面,营造出一种既传统又不乏新意的氛围。
当陈群在侍从引领下步入书房时,邓安已起身相迎。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较为朴素的深色儒袍,而非惯常的戎装或官服,以示对士人的尊重。
陈群看上去约莫二十出头年纪,面容端正,眉眼间带着一股天然的严肃和审视感。
他身形挺拔,步履沉稳,行礼的动作一丝不苟,完全符合礼制规范,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但也透着一股疏离感。
“颍川陈群,见过邓将军。” 声音平稳,不卑不亢。
【姓名】:陈群(字长文)
【年龄】:20
【基础属性】武力39 | 统率67 | 智力92 | 政治95 | 谋略84 | 魅力85
“陈先生不必多礼,快请坐。” 邓安笑容温和,亲自引他入座,“早闻先生清名,惜乎一直无缘得见。今日先生能拨冗前来,安不胜荣幸。”
“将军客气了。” 陈群依言坐下,目光快速而不失礼地扫过书房内的陈设,尤其在那些书卷上停留了一瞬,方才看向邓安。
“戏志才兄信中所言,将军有意探讨时局、治国之道,群才疏学浅,恐有负将军厚望。”
典型的士人开场白,谦虚中带着试探。
邓安知道跟这种讲究规矩、逻辑严谨的人打交道,绕弯子效果不大,不如开门见山,展现诚意和见识。他示意侍从上茶后,便挥退左右,只留他二人在室内。
“先生过谦了。” 邓安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这个略显随意的现代小动作让陈群的目光微微动了一下。
“安虽起于行伍,却也深知,马上可得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
如今汉室倾颓,群雄并起,战乱不休,百姓流离。
安占据洛阳、颍川,非为割据称雄,实是想寻一条安民强兵、重振社稷之路。”
他放下茶杯,目光坦诚地看向陈群:
“然而,治军安民,千头万绪。军中需法度明晰,赏罚有信;地方需吏治清明,赋税有制;流民需妥善安置,劝课农桑;
与士族豪强需平衡共处,各得其所……这些,皆需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法度。安常感力不从心,故而思贤若渴。闻先生精通律法,深谙制度,不知对于如今乱世,立规树矩,有何高见?”
这番话,既点明了自己的困境,也抬高了陈群的专业领域,更隐含了“重振社稷”的政治正确,可谓直击要害。
陈群闻言,严肃的脸上果然露出一丝认真的神色。他略微沉吟,开口道:“将军所言,确是根本。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难定邦国。昔者萧何入关中,先定律令;
光武中兴,亦重修典制。然立法非易事,需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过于严苛,则民不堪命;
过于宽纵,则号令不行。不知将军欲立何等样的法度?是效仿秦之峻法,还是遵循汉初之宽松?”
他开始抛出专业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正是邓安想要的。
“秦法虽能富国强兵,然失之于苛,二世而亡,不可取。汉初无为而治,适于休养,然对如今豪强并起、法令不行之局面,恐力有未逮。”
邓安结合历史知识,清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安以为,法度之要,在于‘公平’与‘效率’。即,法令面前,尽可能一视同仁;政令推行,务必畅通无阻。”
“公平?效率?” 陈群微微蹙眉,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在此时代虽能理解,但如此明确提炼为核心原则,让他感到一丝新颖。
“正是。” 邓安知道自己开始引入现代观念了,他小心地选择着措辞。
“譬如军中,无论出身,有功即赏,有过则罚,士卒方能用命。譬如地方治理,明确各级官吏权责,简化办事流程……
嗯,就是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让政令能快速落实,也让百姓办事有所依循,避免胥吏上下其手。同时,需设立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他顿了顿,看着陈群若有所思的表情,继续加码:“再者,人才选拔,亦需纳入法度考量。如今察举制名实难副,多被世家把持。安以为,或可考虑建立一套更重实际才能、兼顾德行与名声的考评举荐体系,使寒门有才者亦能脱颖而出,为国效力。”
这番话,已经隐隐触及到了历史上陈群后来创立的“九品中正制”的领域,但方向更偏向“唯才是举”与制度化管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