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登闻鼓,虽然未能立刻改变什么,但其象征意义,其代表的民间义愤与不屈,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后续的局势。
这份恩情,杨家后人铭记于心,却也深知,无法公开言说,只能藏于心底,化作对“公道”二字的更深理解。
而在广袤的河东大地,解良城西。
昔日的青龙帮总舵,早已荒废。
高墙倾颓,杂草丛生,只有一些残破的石基和烧焦的梁木,依稀还能辨认出当年的规模。
偶尔有牧童在此放羊,或有过路的江湖客前来凭吊,感受那早已消散在风中的豪迈与悲壮。
当地百姓口中,关于青龙帮的传说从未真正断绝。
老人们会在夏夜的谷场上,对围拢的孩童讲述关帮主刀斩熊虎的侠义,讲述“血钺将军”独守落石峡的豪勇,讲述那面在烈火中燃烧的“义”字旗。
那些故事,经过口耳相传,或许添了几分神话色彩,但核心的那股“忠义护苍生”的精神,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人。
无人知晓徐晃最终去了哪里。
有人说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有人说他远走海外,另辟基业。
也有人说,他其实就一直隐姓埋名,活在芸芸众生之中,或许就是那个与你擦肩而过沉默的樵夫,或是那个在市集中仗义执言不起眼的汉子。
他背负着过往,践行着属于自己的“义”,不再需要帮派的名号,不再需要显赫的声名。
他的开山钺,或许早已埋藏,或许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会为真正的“苍生”而再次挥出。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再辉煌的传奇,也有落幕之时。
再坚固的情谊,也难敌世事变迁与理念的分歧。
关羽、张辽、徐晃,这三个曾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名字,最终像夜空中划过的三颗流星,在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后,沿着各自的轨迹,消散于不同的天际。
一个殉道于理想的祭坛,一个沉浮于霸业的洪流,一个归隐于天地的苍茫。
他们的故事,融入了浩荡的历史长卷,成为了无数江湖梦的起点与终点,供人凭吊,引人唏嘘,也激励着后来者,在各自的路上,追寻属于自己的“义”与“道”。
喜欢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