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行第一次见到自家妹妹的时候,她的身份还是男孩子,那时的他根本想象不到面前这个小小的、浑身是伤、凄惨无比但眼神淡漠的“弟弟”,竟然是个女孩子。
不过更让于景行意想不到的是,因为这个“弟弟”,早已决定此生孤寡的自己遇到那个让他倾心一生的人。
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安,为了家业于景行的父亲一直忙于各种商业事务,几乎没有多少空闲时间来陪伴家人。
那时的孟如还不到三岁,因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于景行在家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于景行很早便知道他虽然在两性方面正常,但却有一个难以启齿、不便公开的问题——他没有生育能力。
虽然那时的于景行才十四岁,但是他对待“弟弟”孟如的感情,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于景行渐渐发现孟如并非是个普通孩子,她的聪明才智超乎常人。
这让于景行很是高兴,毕竟孟如有如此过人的天赋,将来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随之而来的还有浓烈的担忧,自古以来,慧者必伤,智者往往更容易遭受磨难和伤害。
尤其是在孟如五岁时,于景行在她身边亲眼目睹了只用短短半年时间,便凭借着超高的商业天赋赚取了许多人几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富。
尤其在接收孟如给他十万银元的那一刻,于景行无比清晰的知道她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于景行的内心涌起了一股强烈的野心,他迫切的想要拥有能够让孟如依靠的底气。
自此以后,在商业经营这方面,于景行完全变了一个人,彻底摒弃了以往对现状满意的心态,开始全心跟在自家父亲身后,拼命的努力经营。
明氏家族是一个集历史底蕴、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地位于一身的显赫家族。
虽然于家也不错,但和明家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不过有孟如这个纽带在,两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两家的商业往来也变得异常频繁起来,于家更是因为明家的关系,在商业领域更上一层楼,甚至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不过在商业合作方面,大多数时候都是两家的部下在沟通、协商,于景行和明镜亲自出面商谈合作的事情只有廖廖几次。
通过与明镜的商业合作,于景行对这个明家大姐的经商才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充满了钦佩!!
转折点发生在1927年,那时的孟如已经七岁了,她向于景行的父亲也就是她的义父提出了在上海求学的想法。
这一年的于景行已经十九岁,因为孟如上学一事,他第一次在生活方面与明镜有了正式接触。
两人就孟如去上海哪所学校上学一事吵得天翻地覆,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愿意后退一步。
那时的于景行才知道,在自家弟妹方面,明镜也会变得啰嗦和急躁,在他眼里明镜此人也变得愈发鲜活起来。
于父的年龄大了,身体状况也变得有些不好,二十三岁的于景行全面接手了于家的商业版图。
与此同时,二十七岁的明镜也迎来了爱情,那个男人名叫顾清,是一位留德归来的军工领域人才。
顾清人如其名,周身散发着一种清冷而疏离的气质,常年专注研究的他与这个世界都保持了距离。
在一场顶级的爱国捐赠聚会上,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两人的相遇就像一场猝不及防的雨,丝毫不讲道理。
面对一见钟情的明镜,顾清是彻底变了一个人,开始频繁的相约见面,他会邀请明镜去公园漫步,去咖啡馆闲聊,去电影院约会……
同样心仪顾清的明镜也会在他生日的时候,花费心力亲手制作蛋糕,为他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然而,这个时期的爱情几乎十有十伤,明镜和顾清也一样,注定无法开花结果。
明镜作为明家的大姐,身上背负着整个家族的重担和责任。
而顾清,作为国家的顶尖军工人才,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当上海的战争一触即发时,顾清注定要作为第一批撤退人员,注定要离开上海奔赴后方。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明镜和顾清的爱情在家国大义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明镜肩负着整个明家,顾清无法自私的让明镜放下明家的责任,随他一同离开。
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明镜同样无法自私的将顾清留在上海,她知道顾清心中有更重要的使命。
在一个普通的午后,两人默契的在咖啡馆相遇了,没有过多的言语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对方,两人都知道这或许就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了。
果然,从那以后,明镜和顾清再也没有见过。
顾清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虽死不悔;而明镜,则留在了上海,继续打理明家的生意。
明镜把对顾清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化作了对家族和国家的责任,她用心经营明家,为抗战提供物资支持,同时关心着社会疾苦,尽她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综影视从伪装者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综影视从伪装者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