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源既得,接下来便是盛具。季知棠早已画好了图样,找来了合作多次、手艺精湛的老钟叔。听闻季娘子又有新活计,老钟叔带着他的新徒弟虎子欣然前来。
季知棠的理念是主打方便携带,迎合城中百姓和行商旅客即买即走的需求。
她设计了一种口径适中、高度适宜的竹筒杯,内壁打磨得光滑如镜,外侧则保留部分竹青,刻上简单的“季家饮子”字样,显得既古朴又别致,定价两文一个。
光有杯子还不够,她又配了中空的、粗细均匀的芦苇杆,稍作处理便是天然的吸管,成本极低,近乎白送,只为客人饮用方便;还设计了小巧玲珑的迷你竹勺,勺柄微弯,勺身浅平,用来舀取沉在杯底的果肉、酒酿或是软烂的豆类配料,定价一文一把。
老钟叔仔细听了要求,端详了会图样,带着虎子回去后,日夜赶工,没过多久,便将一千个竹筒杯、一千根芦苇吸管和五百把迷你竹勺如数交付。
季知棠验看时,只见每一个竹杯都做工精细,打磨得温润趁手,刻字清晰流畅,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她的预期。
紧接着,便是打通速食店与饮子店的后院。她请来了擅长泥瓦木工的小叔季森。
季森带着工具过来,丈量了位置,便在两家后院相连的那堵墙上,利落地开出了一道可供一人轻松通行、并便于搬运物品的小门,边缘修得齐整,还细心地装上了一扇轻便的木板门,可开可合。
如此一来,从速食店后院那口甘泉般的水井中取水,从阴凉的地窖中取冰,再运至仅一门之隔的饮子店后厨,便成了轻而易举之事。两个原本独立的院落,因这一扇小门而贯通。
站在新开的小门前,望着两边已然连通的院落,季知棠心中充满了踏实的成就感。冰、水、器、路,一应难题都已解决。
重头戏自然是饮子店的装修。季知棠将自己关在房里半日,结合现代奶茶店的便捷思路与南宋的审美情趣,画出了一份详细的草图。依旧是季森与老钟叔这对黄金搭档负责施工。
店铺尚在整修时,季知棠便已着手为饮子铺预热。
她每日在速食店后院反复调试饮方,待到午市、晚市繁忙时,便将试做的饮子随机赠予堂食用餐的客人品尝。
她准备的饮单颇为丰富:既有雪泡豆儿水、雪泡缩脾饮、酸梅饮这般清甜解暑的传统款式;也有樱桃果饮、香橼水、莓果酪饮与葡萄蜜水这类果香馥郁的新调风味;更备下蔷薇红茶、菊花枸杞饮、茉莉绿茶、桂花酒酿等花韵茶汤;还特意用米浆调出红豆米浆、燕麦浆与芋泥米饮,醇厚香浓,别具一格。
这番预热,很快便在客中激起回响。不少熟客饮罢便忍不住询问伙计:“这酸甜沁心的香橼水,何时正式开卖?”“那芋泥米饮香糯暖胃,明日可还赠饮?”甚至有专为尝新而来的食客,连饮两盏樱桃果饮后,欣然赞叹:“果香清润,回甘悠长,季娘子这手艺当真了得!”
眼见众人纷纷打听售卖时日、铺面所在,季知棠心中渐定——此番预热,已成大半。
待到饮子店装修完毕,不过半月余,当季知棠再次踏入雨花街这间小小铺面时,眼前已是大变样。
店铺门面焕然一新,原先斑驳的木门换成了轻盈的竹编移门,窗棂扩大,糊上了透光性极好的浅色窗纸,让店内显得明亮通透。门口悬挂着一块崭新的樟木招牌,上面是季知棠亲手题写的“季家饮子店”五个清秀楷字。
店内空间虽小,却布局得极为巧妙。最引人注目的是沿墙设置的那一长溜青石操作台。
石台表面打磨得光滑平整,高于地面,既方便伙计操作,也能让顾客清晰地看到饮品的制作过程。
操作台分明地划分为三个区域:一侧整齐排列着数个带盖的陶瓮,里面是预先煮好并冷却的各种饮子基底;中间区域摆放着陶制分液壶和各式配料盒;另一侧则是打包区,叠放着印有店名的粗麻纸和准备好的竹筒杯、吸管。整个操作动线流畅,一目了然。
落座区则充分考虑了空间的局限和目标客群的需求。没有设置笨重的大桌,而是巧妙地利用窗边和墙角,安置了几张仅容一两人落座的竹制小几和藤编坐墩。
靠墙甚至还有一排窄窄的、类似吧台的高脚座,下面用粗麻绳悬挂着几个小吊篮,可以放置随身小物。墙角点缀着两盆长势喜人的薄荷,翠绿的叶片散发着清凉的香气,兼具驱蚊和观赏之效。
窗台上,几支新鲜的芦苇插在细颈陶瓶里,为这方小天地增添了几分野趣和生机。整个环境营造出一种舒适、轻盈又略带私密的氛围,非常适合女客在此短暂歇脚,小酌一杯。
择定吉日,便悄然而又迅速地正式开业了。
为了确保新店顺利起步,季知棠将速食店的日常运营全权交给了已然能够独当一面的姚小星和细心稳重的章秀秀,自己则与何氏全身心投入到饮子店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