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胡福这个壮劳力,季知棠采购的底气更足了。
她的目标明确,先采购蔬菜和豆制品。清晨的市集是最热闹的,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鸡鸭鹅的鸣叫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她在几个相熟的菜贩摊前停留,仔细挑选着最新鲜水灵的菘菜、表皮光滑带着泥土芬芳的萝卜、嫩生生的豆芽、方方正正的豆腐皮和千张。她一边挑拣,一边在心里盘算着用量和搭配,讨价还价起来条理清晰,语气温和却寸步不让,连一旁的胡福都看得暗自佩服,觉得这个小表妹做起事来,竟比许多老生意人还要利落。
就在她买完豆干,准备转向粮行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市场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只见一个面容和善、衣着干净但已洗得发白的妇人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面前整齐地摆放着两篮鸡蛋。那妇人约莫五十上下年纪,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虽然岁月在她眼角刻下了细纹,却依旧能看出年轻时的爽利模样。她不时抬头张望,手上还麻利地纳着鞋底。
季知棠的脚步猛地顿住了——原主身体的记忆告诉她,这不是邻家的汪大婶吗?
汪大婶也瞧见了她,脸上立刻绽开慈祥的笑容,放下手中的活计招手道:“棠姐儿!真是你啊!方才远远瞧着就像,没敢认。”
季知棠快步走过去,心头涌起一股暖流。汪大婶是她们家的老邻居了,两家关系一向亲厚。想当年父亲季林在世时,在家办过几年小小的村塾,汪大婶的儿子周跃就在其中启蒙读书。父亲总是夸周跃聪颖好学,将来必有出息。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汪大婶却从未疏远她们,时常偷偷塞些自家种的蔬菜给母亲何氏,有时是一把嫩绿的青菜,有时是几根新鲜的黄瓜,总是悄悄放在门口,从不多言。
“大婶,您怎么来镇上卖鸡蛋了?”季知棠关切地问道,目光落在汪大婶那双布满老茧却依旧灵巧的手上。她注意到汪大婶的衣袖处有个不显眼的补丁,针脚细密,显然是精心缝补过的。
汪大婶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些许无奈,却依旧爽朗:“家里那几只母鸡争气,下的蛋多,自家吃不完,就拿来换几个钱。”她说着压低声音,“你周虎叔前年上山打猎时不慎摔断了腿,虽然接上了,但阴雨天总是疼得厉害,干不了重活。得攒些钱给他抓药调理。”
季知棠闻言心中一酸。周虎叔是个憨厚勤快的猎户,往日里没少帮衬季家,如今却遭此磨难。她低头看向篮中的鸡蛋。“这鸡蛋怎么卖?”季知棠问道。
“这些都是这几日攒下来的,放得有点久了,我也不好意思卖正常价。两个一文钱就好,只求早些出手,”汪大婶忙道,又补充说,“棠姐儿要是想要,拿去吃便是,跟大婶还客气什么?”
季知棠仔细看了看篮中的鸡蛋,虽然存放了不少时日,但蛋壳完好,轻轻摇晃也无异响,品质并无问题。她摇摇头,语气坚定:“大婶,您这些鸡蛋,我都要了。您数数一共多少个?”
汪大婶愣住了,随即连连摆手:“这怎么行!一百多个蛋呢,你一家子得吃到什么时候?再说这蛋放久了就不新鲜了……”
“我不是自家吃,”季知棠笑着解释,“我在码头东头的碧水街的铺子,打算过些日子就开张做吃食生意。这些鸡蛋正好用来做食材。”
汪大婶这才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哎哟!我们棠姐儿都要当掌柜了!季先生在天有灵,不知该多高兴呢!”说着,她眼角微微湿润,忙用袖口擦了擦。
两人一起清点了鸡蛋,一共一百五十个。季知棠数出七十五文钱,不由分说地塞进汪大婶手中。
“这…这怎么好意思…”汪大婶推辞着,“你刚开店,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大婶,”季知棠握住汪大婶粗糙的手,语气诚恳,“您就收下吧。以后铺子里每日都需要新鲜鸡蛋,您家要是还有,就直接送到我家里来,我按正常市价收。也省得您大老远跑来镇上摆摊了。”
汪大婶听了这话,眼眶顿时红了,嘴唇微微颤抖着,良久才哽咽道:“棠姐儿,你这可是帮了大婶大忙了……你周虎叔这腿……家里实在……”她说不下去了,只是紧紧握着季知棠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大婶别这么说,当年若不是您时常接济,我们家的日子更难熬。”季知棠柔声道,“您放心,周虎叔的腿一定会好起来的。等铺子生意稳定了,我看看能不能请镇上的良医给周虎叔瞧瞧。”
汪大婶连连点头,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她慌忙转过身,悄悄拭去泪水,再转回来时又是那副爽利的模样:“瞧我,净说这些扫兴的话。棠姐儿,你这铺子什么时候开张?大婶也要去捧场!”
“就在下月初五。”季知棠笑道。
“一定来!一定来!”汪大婶连声应着,手脚麻利地将鸡蛋小心地装进季知棠的大竹篮里,每一个都用软草隔开,生怕有丝毫破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