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耕地主要由官民田地和卫所屯田两部分组成,也是明政府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元末长时间的丧乱致使耕桑之地变为草莽荒地,导致国内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朝建立不久便派遣周铸等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定其赋税。后来再次命令户部去核查天下的土田。往往是一个农户因为各种原因分家后,分家出来的农户就开始在荒地中选择中意的土地进行开垦。直到开垦出令自己满意的田地,这才去请村长、里正丈量亩产,确定税额。
虽然这在大明帝国很不可想象,但在大明这种农耕社会里,城外没有保护的土地,特别是那些荒地,并不是什么有价值东西,甚至在开垦前都不能成为一种商品。所以吴用才能顺顺当当给自己平整出五十亩田地,别人也不能对此多说什么。
当然,这也与大明读书人少,多数人并不能正确掌握度量衡有很大关系。
走完几处田地,汪伦就一脸兴奋道:“吴兄,你这些田地好齐整,难道你在开垦前就已经丈量好了?”
“是的,汪伦兄。”
吴用继续装做不知汪伦身份,一脸诚恳道:“与其开垦完田地再丈量,若能先丈量好田地再进行开垦,显然更适合大面积耕种。”
“大面积耕种?吴学究为什么想要做大面积耕种?难道吴学究想要转行做地主?”自从重新得到朝廷任用,龙虎山洪信太尉的为官气派也慢慢显现出来。不再是小心翼翼、字斟句酌,而是有种字字诛心的感觉。
吴用自然清楚这就是江湖的生存哲学,满不在乎笑了笑道:“洪大人言重了,下官怎会转行做地主,那可不是我们效命朝廷的方式。”
“哦?吴学究打算怎样效命朝廷?”
“洪大人请看……”
身为大明官员,吴用非常清楚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与第一次见面时的故作姿态不同,龙虎山洪信现在已不再是流犯。吴用在知道龙虎山洪信重新得到朝廷任用后,立即在龙虎山洪信面前变得异常恭顺起来,只差没当场说出“我要巴结你”几字。
这不是吴用无耻,也不是学究吴用无耻,而是从古至今的江湖名言。
只要官员还想在江湖上继续求上进,那不管面对怎样的上官,即便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上官,都得像巴结亲爹一样去巴结。
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而是为了在没有机会中创造机会。
只为了那个万一,舍弃脸皮又算什么。
清高自傲的人不是没有,但那种人绝对在江湖中走不了多远,无论大明官场还是梁山泊江湖都没什么不同。
龙虎山洪信接过吴用从怀中掏出的奏折,但却没对吴用做出的态度有任何表示,只是微微向上颤起的胡须流露出龙虎山洪信的开心。不过,这种开心却只维持到龙虎山洪信展开吴用的奏折为止,等到龙虎山洪信看清奏折中内容,脸色立即变得沉静下来,而且极为严肃。
看到龙虎山洪信表情变化,汪伦想凑上去又不好凑上去,不禁好奇地望了望吴用,却也没向吴用开口询问。
明朝的奏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称为“奏本”,其他类都称为‘题本’。而“题本”里的内容多为公事,禀报皇上,或着是有公事需要皇上拿捏。 题本一式两份,一份是由通政司直接送到宫内,交由管门的官员,呈递到皇上的办公桌上。而另外一份则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
吴用知道汪伦之意,忙中从怀中再掏出一份纸卷道:“贤侄,这是奏折的底稿,你也帮下官参详一下吧!”
不知汪伦是哪个州府的知州,既然汪伦不知什么原因仍挺敬重学究吴用,吴用也不会在他面前露出特别巴别的态度。
吴用在大明官场最着力研究的就是江湖关系学,与龙虎山洪信这种获罪后重新得到任用的官员极其看重下属官员的巴结态度不同,好像汪伦这种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看重的往往不是这些。
尽管不能说是惺惺作态,但有如汪伦这种人,往往更喜欢在别人不知道自己身份的状况下享受“微服出巡”的感觉。
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品德,以此来暗察他人对自己及家族的真实态度。
品级越高的官员,身份越高的家族子弟,类似掩耳盗铃的内心情结也就越重。
当然,这不能是那种无品德、无道德底线的纨绔子弟。
看到吴用拿出一份手稿递给自己,汪伦眼中果然露出欣喜之色道:“哦?这是吴兄写的手稿吗?小弟早听说吴兄写得一手好字,正要好好参详一下。”
汗!
忽然听到汪伦赞语,吴用心头一阵大汗,这也是吴用来到大明后第一次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
吴用不知道大明江湖是怎样的风气,但在大明官场,当官可以无能,但绝不能写不出一手好字。
官员无能,尽可让下属代替自己去行文、做事,自己只做个幕后指挥,指手划脚就好。可官员如果不能写一手好字,那不仅给各种企业和地标性建筑题字留名这种涨脸的政绩没自己份,甚至给替天行道文件签名同意都会被人在背后笑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