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亲王倒台带来的余波渐渐平息,永宁侯府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后,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安宁。府门前的车马依旧络绎不绝,但已不再是试探与窥伺,而是真心的道贺与结交。永宁侯萧远虽加封虚衔,但圣眷正浓,每日入宫议事,参与军国要务,地位愈发稳固。赵氏则安心颐养天年,将内宅全权托付给沈清辞,乐得清闲。
沈清辞并未因眼前的平静而松懈。她深知,侯府的荣耀与危机并存,今日的鲜花着锦,或许明日便是烈火烹油。萧景珩远在东南,前路未卜,她必须在他归来之前,将这座侯府打造成更坚实的堡垒,也让自己拥有足以应对任何风浪的力量。
她开始更系统地梳理侯府产业。借着睿亲王倒台、部分与之有牵连的皇商被查抄的机会,她通过莫先生,不动声色地接手了几处位置优越、收益稳定的铺面和田庄。这些产业并未直接挂在侯府名下,而是通过可靠的掌柜和管事经营,悄然壮大了侯府的财力。她深知,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雄厚的财力是重要的底气之一。
对内,她进一步完善了府中的规矩。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不仅约束下人,也对各房管事进行了更严格的考核。她提拔了几个年轻能干、背景清白的丫鬟和婆子,逐步替换掉一些年老昏聩或心思不纯的老人,悄然完成了内宅人员的一次换血。如今的永宁侯府,虽表面平静,实则如同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透。
闲暇时,她不再仅仅满足于阅读《女诫》《内训》,而是让春桃悄悄搜罗来一些史书、地理志甚至浅显的兵法策论。她知道自己无法像男子那般科举入仕,纵横朝堂,但多了解一些外面的世界,多明白一些权谋韬略,总归没有坏处。尤其是关于东南沿海的风土人情、海防要略,她看得格外仔细,仿佛透过这些冰冷的文字,能稍稍触及那片他正在奋战的海域。
这日,她正在翻阅一本前朝官员所着的《海疆见闻录》,书中提到了东南沿海一种名为“望夫石”的习俗,说是渔家女子在丈夫出海后,常登高远眺,盼其归来,日久成石。沈清辞抚着书页,不禁有些出神。
“小姐,”春桃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见她神色,轻声笑道,“您又在想世子爷了?”
沈清辞回过神,敛去眸中情绪,淡淡道:“胡说什么。只是看看闲书罢了。”
春桃将羹放在桌上,抿嘴笑道:“是是是,小姐是在用功。不过,世子爷吉人天相,定能旗开得胜,早日凯旋的。说不定啊,等世子爷回来,小姐还能跟他聊聊这海上的见闻呢!”
沈清辞闻言,心中微微一动。是啊,若他归来,他们之间,除了利益捆绑与内宅琐事,是否也能有一些……别的可谈?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被她压下。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
“就你话多。”沈清辞嗔了她一眼,端起莲子羹,慢慢吃着,心中却不由盘算起来。东南战事不知何时能了,京中虽暂安,但皇帝年事渐高,几位皇子渐长,朝中暗流从未停歇。永宁侯府圣眷正隆,但也意味着站到了风口浪尖。下一步,该如何走?
她想起萧景珩离京前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他想要的,绝不仅仅是守住侯府的富贵荣华。那么,她呢?她想要的,又是什么?仅仅是在这深宅大院中,得到一个世子妃应有的尊荣和安稳吗?
不,不是的。经历过生死考验,见识过权力博弈,她早已不是那个只求自保的沈清辞。她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想要拥有足以保护自己、甚至……能够与他并肩而立的实力。
静水深流,暗涌不息。表面的平静下,沈清辞正在悄然积蓄着力量,规划着更远的未来。她不知道萧景珩何时归来,也不知道前方还有怎样的惊涛骇浪。但她知道,当那一刻来临,她必须做好准备。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烛火依旧亮着。沈清辞伏案疾书,不是在抄写女则,而是在整理近日从各处渠道收集来的、关于京城各府邸动向、东南战事零星消息以及朝中官员升迁调动的信息。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也为自己,编织一张更严密的信息网,一双能看得更远的眼睛。
等待,从不是被动地枯守。而是在寂静中,磨砺爪牙,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展翅翱翔的时机。
喜欢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