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亲王被圈禁,赵志敬下狱,东南通敌案的主犯及其党羽被连根拔起,一场席卷朝野的风暴终于逐渐平息。京城上空的阴霾散去,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丝血腥与肃杀的气息。无数府邸门庭冷落,往日里喧嚣的宴饮酬酢销声匿迹,人人自危,谨言慎行。
永宁侯府,却在这场巨变中,浴火重生,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永宁侯萧远因“协理查案有功,忠勇可嘉”,被皇帝下旨褒奖,赏赐丰厚,并加封太子太保衔,虽无实权,却荣宠备至。之前所有的弹劾与质疑烟消云散,侯府门前再次车马渐稠,虽不及往日喧嚣,却透着一股历经劫波后的沉稳与威严。
赵氏的心病尽去,整个人容光焕发,对沈清辞这个“福星”儿媳更是疼爱有加,几乎将内宅大权全权托付。府中下人对待沈清辞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轻视、同情,转变为如今的敬畏与信服。
而这场风波中最大的赢家,无疑是世子萧景珩。
他虽未直接出面,但其“病中”为父献策、智破奇案的事迹,不知通过何种渠道,悄然在朝野高层中小范围流传开来。虽语焉不详,却为他赢得了“深谋远虑”、“麒麟之才”的美誉。皇帝甚至在一次宫宴上,当众询问了永宁侯关于世子“病情”的恢复情况,言辞间带着明显的关切与期待。
这意味着,萧景珩正式进入了皇帝的视野,为他日后步入朝堂铺平了道路。
墨韵堂内,药香似乎都淡去了许多。萧景珩的“康复”进程明显加快,他已能长时间坐起处理事务,虽然面色依旧略显苍白,但眼神锐利,气息沉稳,那股久居人上的威仪日渐显露。永宁侯来看望他的次数越发频繁,父子二人常在书房密谈至深夜,所言之事,已远超内宅范畴,涉及朝局、军务乃至东南海防。
沈清辞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她不仅是内宅的实际管理者,更隐隐成了萧景珩与外界沟通的一道重要桥梁。一些需要通过内宅渠道传递的消息、安排的会面,皆由她经手,做得滴水不漏。她心思缜密,行事稳妥,渐渐赢得了萧景珩更深层次的信任。
这日傍晚,沈清辞照例在墨韵堂书房向萧景珩回禀完内宅事务,正准备告退。萧景珩却忽然开口叫住了她。
“清辞。”
沈清辞脚步一顿,转身垂首:“世子爷还有何吩咐?”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单独地唤她的名字,而非疏离的“世子妃”。
萧景珩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落在她身上,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审视与……认可。
“这些时日,辛苦你了。”他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侯府能度过此劫,你功不可没。”
沈清辞心中微动,面上却依旧恭谨:“妾身分内之事,不敢居功。全赖世子爷运筹帷幄,父亲母亲洪福齐天。”
萧景珩微微颔首,对她的谦逊不置可否,话锋却是一转:“东南之患,虽暂除痈疽,然病根未净。‘黑帆’隐匿,倭寇未平,海疆不靖,非一日之功。”
沈清辞凝神静听,知道他有重要的话要说。
“陛下已有意重整东南水师,加强海防。”萧景珩缓缓道,“为夫不日将上书,请旨赴东南沿海巡视防务,察访民情,为陛下重整海疆提供方略。”
沈清辞心中一惊!他要离开京城?去东南?那岂不是要直接面对“黑帆”和倭寇的威胁?但旋即她明白过来,这是最好的选择!唯有亲临前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在东南事务上拥有话语权,才能彻底扭转侯府在东南的被动局面!这是一步险棋,却也是一步能奠定未来数十年格局的关键之棋!
“世子爷深谋远虑。”沈清辞由衷道。
萧景珩看着她,目光深邃:“吾离京之后,侯府内宅,乃至与京中某些人事的联络,便需你多费心了。”
沈清辞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仅要将内宅托付给她,更要将一部分隐秘的对外联络渠道交给她掌管!这是何等的信任,也是何等的重担!
她深吸一口气,迎上他的目光,郑重屈膝:“妾身定当竭尽全力,稳住后方,不负世子爷所托。”
“很好。”萧景珩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满意之色,“起来吧。日后有事,可直接通过钱妈妈寻莫先生商议。”
莫先生!那位神秘的、始终伴随永宁侯左右的心腹幕僚!萧景珩这是将最核心的联络人之一也告知了她!
“是。”沈清辞强压下心中的波澜,平静应下。
离开墨韵堂时,夜色已深。沈清辞走在回廊下,抬头望向星空。京城的风暴已然平息,但她的心中却无多少喜悦,反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她知道,萧景珩的东南之行,将揭开新的篇章。而留守京城的她,将成为他最重要的后援和耳目。他们之间那种因利益而结合、因危难而磨合的关系,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羁绊和信任。
前路依旧凶险,遍布荆棘。但这一次,她不再迷茫,也不再畏惧。
尘埃已然落定,而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上部完)
喜欢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