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彻夜研读《海国图志》东瀛篇,字斟句酌,不敢有丝毫遗漏。她反复咀嚼着萧景珩那句简短的指令,试图从中找出关键线索。
东瀛篇内容庞杂,从地理山川到风土人情,从朝贡历史到民间往来,看似并无特别之处。但沈清辞的注意力,最终被一段看似不起眼的记载吸引了:
“……其国西南有萨摩藩,地瘠民悍,素以海贸为生,与琉球、闽浙沿海商贾往来甚密,时有商船私载违禁之物,官府屡禁不绝……”
萨摩藩?闽浙沿海?私载违禁之物?
沈清辞的指尖在这几行字上反复摩挲。萧景珩特意点出东瀛篇,难道重点在于这个“萨摩藩”?倭寇之乱,是否与这个以海贸为生、且与闽浙沿海有密切往来的藩国有关?所谓的“违禁之物”,除了寻常的走私货物,会不会还包括……兵器、情报,甚至是与沿海某些势力的暗中勾结?
这个念头让沈清辞脊背发凉。如果东南的乱局不仅仅是内部腐败或倭寇劫掠,而是牵扯到了外藩势力与国内某些人的里应外合,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不再是简单的治安问题或利益争夺,而是可能动摇国本的边患!
萧景珩是在暗示她,东南问题的根源,远比表面看起来的更加深邃和危险吗?
她继续往下读,又发现一段关于倭寇战术的记载:
“……倭寇狡黠,善游击,来去如风,然其劫掠之地,多集中于几处富庶港口,似有明确目标,且每每能避开官军主力,疑有内线通风报信……”
“内线通风报信”!这与萧景珩之前对父亲提到的“恐有内应”不谋而合!他是在用这本书,向她印证和深化之前的判断!
沈清辞合上书卷,心中已然明了。萧景珩并非要她立刻做什么,而是在为她“上课”,让她深入了解东南乱局的复杂背景和潜在危机。他要她明白,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庞大而危险的对手。
接下来的几日,沈清辞在给萧景珩读书时,有意无意地,会将朗读的重点放在东瀛的历史、萨摩藩的现状以及沿海贸易与海防的章节上。她读得平缓清晰,不带任何个人情绪,仿佛只是单纯地满足世子对“风土人情”的好奇。
萧景珩依旧闭目养神,看似随意地听着,但沈清辞能感觉到,当她读到关键处时,他周身的气息会有一丝极其微妙的凝滞。这是一种无声的认可和引导。
而永宁侯萧远那边,显然也加大了对东南的调查力度。他留在京中的时间明显减少,时常便服外出,归来时眉宇间总带着一丝疲惫和凝重。府内气氛愈发紧张,连下人们都察觉到侯爷心事重重。
这日傍晚,永宁侯难得早早回府,来到墨韵堂。他看起来心情似乎不错,见到萧景珩气色又好了些,便坐在床边闲聊了几句,随口提道:“今日见了闽浙总督的特使,说起沿海剿倭之事,倒是有些进展。官军近日在台州湾打了个胜仗,击溃了一股悍匪。”
赵氏闻言喜道:“阿弥陀佛,真是好消息!”
萧景珩靠在榻上,脸上也露出淡淡的、恰到好处的欣慰笑容,声音虚弱却清晰:“……台州湾……乃……要冲……此胜……意义非凡……父亲……辛苦了……”
他这话看似只是普通的感慨和关心,但沈清辞却敏锐地捕捉到,在提到“台州湾”时,萧景珩的目光几不可察地扫了她一眼,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
沈清辞心中一动。台州湾?她立刻在脑中搜索《海国图志》的记载……想起来了!台州湾附近,有一处名为“石浦”的港口,正是书中提及的、与萨摩藩商船往来较为频繁的港口之一!而且,那里水道复杂,易于隐藏,是走私的理想地点!
官军在台州湾剿匪获胜……这胜利的背后,是否也截断了某些人的财路或情报线?这会不会打草惊蛇,引来“惊蛰”更激烈的反扑?
萧景珩是在借父亲之口,向她传递最新的局势动态,并暗示她接下来的关注重点!
果然,永宁侯听了儿子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我儿所言极是。台州湾位置关键,此战确实提振士气。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微沉,“据特使所言,那股倭寇溃败后,残余势力似有向……向南麂山岛流窜的迹象,那里岛屿星罗棋布,搜剿不易。”
南麂山岛!沈清辞牢牢记住这个名字。这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风暴眼!
萧景珩微微颔首,不再多言,适时地露出疲惫之色。
永宁侯又坐了片刻,便起身离去。
沈清辞看着永宁侯离去的背影,又看看榻上重新闭目养神的萧景珩,心中豁然开朗。萧景珩正通过这种看似被动、实则主动的方式,一步步地将东南的迷雾拨开,将她引向问题的核心。他不仅是在利用她传递信息,更是在培养她,让她成为能够理解他布局、甚至参与其中的人。
东瀛的迷雾,东南的暗流,侯府的博弈……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沈清辞感到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棋盘边缘,而执棋者,正是那个看似病弱、实则深不可测的男人。
她知道,留给她的准备时间不多了。当萧景珩决定真正“站起来”的那一刻,就是这盘棋进入中盘搏杀之时。而她,必须尽快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不被这惊涛骇浪所吞噬。
喜欢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