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细雨悄然而至,润湿了校园的石板路,也悄然改变着高二下学期伊始的氛围。开学初的那点新鲜和松弛,如同被雨水打湿的柳絮,迅速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日益凝重的学习气压。黑板旁的倒计时牌虽然数字还很大,但“高考”这两个字,已然从遥远的概念,变成了悬在每个人头顶、清晰可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后排角落的学习小组,自发地升级为了一个更具战斗力的组织——“高考预备役”。这个名字是婉宁提出的,带着一丝半开玩笑的严肃。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总指挥,其权威性无人质疑。
婉宁的“作战指挥部”是一个厚厚的活页本,里面是她利用整个周末制定的详尽至极的复习计划。计划不仅精确到每周、每天需要复习的科目和章节,还包含了知识点梳理、经典题型归纳、错题复盘机制,甚至细化了早读、午休、晚自习等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方案。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清晰得如同军事地图。
“同志们,这是我们未来一年多的战略总纲。”婉宁站在课桌前,活页本摊开,神情认真,颇有几分运筹帷幄的架势,“从现在到期末,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把高一高二的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不能有任何死角。”
许年看着那本密密麻麻的计划,倒吸一口凉气:“婉宁大小姐,你这……也太狠了吧?比学校进度快多了!”
婉宁给了许年一个白眼,目光扫过众人:“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跑在学校前面,才能留出时间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和专题突破。谁有异议?”
刘夏耸耸肩:“没异议,听总指挥的。”他深知自己在文化课上需要加倍努力。
常明安静地点点头,他的桌角已经按照计划贴上了本周的学习任务清单。
张鹏啧啧称奇:“婉宁,你这规划能力,不去做项目经理真是浪费了。”
王珂和陈浩更是毫无意见,对他们来说,跟着婉宁的步伐走是最稳妥的选择。
于是,这个小小的“预备役”开始了高强度的运转。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们不再急着回家,而是留在教室或相约去图书馆自习室,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和讨论。婉宁负责统筹和答疑,常明是数理化的定海神针,刘夏和许年互相抽背文科知识点,王珂耐心辅导陈浩的英语,张鹏则发挥他信息搜集能力强的优势,负责搜集各地的模拟试卷和最新高考动态。
在这种高密度的学习和相处中,友情不再是嘻嘻哈哈的打闹,而是化作了更具体、更无声的支持。许年会默默帮大家打好热水;刘夏会在婉宁讲解题目嗓音沙哑时,递上一颗润喉糖;王珂总会多带一份自己做的点心给大家补充能量;就连粗线条的陈浩,也会在讨论时尽量压低声音,不去打扰旁人。
然而,在这片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一丝不易察觉的隐忧,如同春雨中的一丝凉意,悄然浸润着婉宁和王珂的心。
那是一次体育课的八百米测试。常明起跑时还很正常,但跑到后半程,他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脸色变得异常苍白,呼吸急促得有些不自然。他坚持跑完了全程,成绩中游,但一到终点,他就立刻弯下腰,双手撑住膝盖,低着头,久久没有起身。
婉宁和王珂几乎同时跑了过去。
“常明,你没事吧?”婉宁担心地问,伸手想扶他。
常明猛地直起身,避开她的手,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声音有些喘:“没事……就是,好久没跑,有点累。”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嘴唇缺乏血色。
“你脸色很不好看,要不要去医务室看看?”王珂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焦急。
“真没事,”常明摆摆手,刻意放缓呼吸,走向旁边的台阶坐下,“休息一下就好。可能是昨晚没睡好。”他拿起水瓶喝水,掩饰着自己的不适。
婉宁和王珂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几次体育课,只要是稍微剧烈点的活动,常明结束后总会显得异常疲惫,脸色苍白的次数也似乎增多了。他总是用“没睡好”、“有点感冒”或者“最近学习累”之类的理由轻描淡写地搪塞过去。
但婉宁心思缜密,王珂观察入微,她们都感觉到常明似乎在刻意回避某些身体上的信号。她们没有说破,只是从此更加留意。婉宁会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有意无意地提醒大家注意劳逸结合;王珂则会在他学习时,悄悄把他的水杯添满温水。这种关心是沉默的,如同春雨,细微却持续。
与此同时,张鹏则把他的“副业”才华用在了正途上。这学期的社会实践课要求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张鹏选择的课题是《中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能状况的关联性探究——以我校高二年级为例》。他不仅设计了调查问卷,还拉上了陈浩做助手。
“浩子,你这体能数据,绝对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样本!”张鹏一本正经地对陈浩说,“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吃得好和练得好是相辅相成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