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继续说道:“我知道,这样的生活很憋闷,很不便。但请大家理解,这是目前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最有效的方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健康、安全地度过这个时期。学习不能放松,但生命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的话条理清晰,语气沉稳,却也让每个同学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往日那种可以无忧无虑、尽情嬉闹的校园生活,是真的暂时远去了。
午休时分,压抑的气氛几乎达到了顶点。无法前往操场,大家只能困在教室里。有人埋头写作业,有人翻阅课外书,但更多的人只是呆坐着,或透过窗户,失神地望着那片空荡荡、了无生气的操场。
就在这时,教室门“哐当”一声被猛地推开,撞在墙上的闷响打破了午后的沉寂。刘夏和陈浩一前一后冲了进来,两人都跑得气喘吁吁,额上带着剧烈运动后的汗珠和潮红。他们刚参加完校篮球队的紧急会议。
陈浩走在前面,一向开朗的脸上此刻阴云密布,他一把扯下脸上的口罩,动作大得几乎要把挂绳扯断,声音里压着显而易见的火气:“完了!彻底完了!”他靠在椅子上,胸口因激动而剧烈起伏,“省联赛!延期了!说是疫情原因,无限期推迟,具体时间……看情况再说!”
刘夏跟在他身后,相较于陈浩的外露,他的沮丧更显沉默。他没说话,只是默默走到自己座位,颓然坐下,双手烦躁地抓了抓自己的短发,目光失焦地盯着窗外那片空无一人的篮球场。那里曾有他们无数个清晨和黄昏挥洒的身影。
王老师在会上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理解大家的失望,但疫情当前,公共安全是第一位,大型聚集性活动必须暂停。这个道理,他们不是不懂。理性上,他们明白这是必要且正确的决定;但情感上,那份倾注了无数汗水与心血的期待骤然落空,带来的失落和憋闷,依旧像一块巨石堵在胸口。
“能怎么办?王老师说,训练暂停,让大家……居家保持状态。”刘夏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发苦,带着一丝自嘲。居家训练?没有队友的配合,没有教练的指导,对着墙壁练习运球,如何能保持竞技状态?那种在球场上奔跑、对抗、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拼搏的热血和激情,岂是独自在家能够替代的?
陈浩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压下心头的烦躁。他性格本就爽朗,虽然失望至极,却也明白沉溺在负面情绪里无济于事。“妈的,算了!”他挥了挥手,像是要赶走什么不愉快的东西,“非典当头,还能咋样?先记着这笔账,等这破病毒过去了,非得加倍练回来不可!”
校队篮球队是学校的骄傲,陈浩和刘夏作为绝对主力,为了这场期盼已久的省联赛,不知付出了多少。无数个放学后的加练,湿透的球衣,磨破的球鞋,战术板前反复的推演,队友间日渐成熟的默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梦想,仿佛在这一刻,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强行按下了暂停键,前途未卜,归期渺茫。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不甘,但也有一份无奈的释然。少年心性,如同初夏的天气,剧烈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不会一直陷在这种低落里,现实的困境逼着他们必须“看得开”。只是那份深埋于心底的遗憾,和对重返球场的深切渴望,如同未熄的余烬,仍在悄悄燃烧,等待着疫情散去,春风复燃的那一天。
下午的课程,就在这片沉闷与消毒水气味交织的氛围中缓缓推进。老师们讲课的声音似乎也比往日低沉了几分,知识的传递,隔着一层口罩,也仿佛多了一重无形的阻隔。放学的铃声响起,没有往日的欢呼雀跃,同学们只是默默地收拾好书包,保持着距离,有序地排队走出校门。相互间的道别也变得简洁无比,往往只是一个眼神示意,便各自匆匆踏上归途。
许年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比往日清冷许多的街道上。药店门口,“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暂无货”的牌子依然醒目。
夜晚,电脑桌上QQ的“嘀嘀”提示音再次成为彼此慰藉的纽带。许年和大家简单聊了聊这一天的感受,在对话结束时,他敲下了一句:「都会过去的吧。」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间,上学、听课、严格遵循要求测量体温、认真洗手、戴着口罩保持距离、关注新闻里每一个或好或坏的消息……这些构成了他们日复一日的“任务”。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着可见的未来,而日常生活却又被一种极其刻板的规律所填充。每个人的心底,都怀着一个最简单、也最迫切的期盼:盼望这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春天早日过去,盼望新闻里出现令人安心的“零新增”,盼望在某个清晨醒来,可以坦然摘下口罩,深深地、毫无顾忌地呼吸,能重新奔跑在阳光下的篮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与呐喊。
那一天,感觉遥不可及,却又仿佛是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全部意义。三天假期结束后的校园生活,就在这般希望与压抑、规律与失序的复杂交织中,缓缓铺陈开来,每一天,都漫长如同一个世纪。
喜欢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