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常明心里早就打定了主意,就这么过下去。他心里头藏着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让他不敢停下,只想在还能陪着大家的时候,拼命地对家里人好,对婉宁好。他每天都绷着一根弦,生怕自己做得不够。
也许上天也在为常明的故事感到惋惜,为他安排了一些不期而遇的缘分。许年和刘夏,就是常明生命里最大的“意外”。许年那小子,天生洒脱,带着点玩世不恭的劲儿;刘夏呢,像个永远充满电的小太阳,热情直率。他们两个,就像两道没打招呼就直接闯进屋里的阳光,哗啦一下,把常明那个封闭的小世界照得透亮。
他们可不管常明平时多么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刘夏会直接勾住他的脖子,生拉硬拽也要拖他去球场,打一场毫无章法、累到气喘吁吁的篮球。考试一结束,刘夏就会和许年一左一右,架着常明就往学校外新开的游戏厅跑,美其名曰“给大脑放个假”。
跟他们混在一起,常明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烦恼可以不是一个人憋着,可以拿出来和兄弟瞎扯;原来未来除了责任,还可以有各种异想天开的梦想。不知不觉中,常明脸上那层因为过早成熟而带来的僵硬感,慢慢化开了。他会被许年的烂笑话逗得前仰后合,也会在打球赢了一局后,像个真正的少年那样兴奋地大喊大叫。
说真的,是许年和刘夏,让他终于喘过气来,慢慢变回了一个十五六岁男孩该有的样子。
这一切,婉宁都看在眼里。她心里对许年和刘夏充满了感激,是他们,让她的“小明哥哥”重新活了过来,身上终于有了鲜活的人间烟火气。
当然那些都是和许年刘夏相识之后的故事了。
言归正传,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了初三前夕。一天晚饭后,奶奶看着已经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常明和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婉宁,平静地宣布了一个决定:“明明,宁宁,你们都长大了。奶奶……是时候回老家去生活了。”
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常明猛地抬头:“奶奶,为什么?这里不就是我们的家吗?”
奶奶慈爱地笑了笑,眼神却飘向了远方,带着深深的眷恋:“这里是好,有你们,有桂兰和志远。可奶奶老了,总想回去守着老屋,守着你爷爷、你爸他们留下的那些老物件儿。得有人回去给老房子通通风,陪他们说说话。不然,他们在那边,该寂寞了。”
常明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理解奶奶的乡愁,那是一种融入骨血的思念。他几乎脱口而出要和奶奶一起回去,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他放不下这里,放不下婉宁,放不下待他如亲生的二爸和二妈。他怎么能抛下这一切,独自跟着奶奶回老家?那几天,常明的情绪异常低落,沉默得可怕。他既无法割舍对奶奶的责任,又无法坦然说出留下的理由,整个人陷入深深的矛盾与痛苦之中。
婉宁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看到小明哥哥眉头紧锁,看到他食不知味,看到他深夜独自坐在客厅发呆。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小明哥哥肩上扛着的东西太多了。这一次,她决定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保护,她要为他做点什么。
晚上,她敲开了父母卧室的门,语气异常坚定:“爸,妈,我想好了,我要和奶奶、小明哥哥一起回老家。”
婉宁母亲吃了一惊:“宁宁,你说什么傻话?你的学籍都在这里,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了!”
“我不是一时冲动。”婉宁条理清晰地说,“奶奶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小明哥哥肯定要回去,可他要是回去了,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我们。我们不能让他这么为难。”她顿了顿,看着父母,“而且,小明哥哥的户口一直在老家,高三本来就是要回去高考的,现在提前回去适应,也许更好。我的学籍……总有办法解决的,不是吗?你们不是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吗?”
婉宁的话,让身为父母的他们陷入了沉思。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复杂情绪。这些年来,他们对常明一家,尤其是对牺牲的老友,始终怀着一份深沉的愧疚。他们常常觉得,如果不是常明父母的成全与牺牲,他们或许不会有婉宁,更别提能心无旁骛地投身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两个孩子的照料也确实缺失太多,是常明和奶奶撑起了这个家。
此刻,女儿的决定,虽然突然,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将婉宁的户口迁到常明奶奶的户口上,以他们的人脉和能力,并非难事。这样做,不仅能让两个孩子继续相互扶持,让奶奶安心,更是对九泉之下老友的一个交代。
婉宁父亲深吸一口气,走到女儿面前,重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好孩子,你想得比爸爸还周到。”他转向妻子,“桂兰,我看就这么办吧。把宁宁的户口也迁过去,和明明在一个户口本上,我们……也放心。”
这个决定,他们没有一丝迟疑。这不仅是解决眼前困境的最佳方案,更是用一种最郑重的方式,将两家人早已胜似亲人的情感,在法律上真正联结在了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