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任务像一块沉重的铅块,压在了二队每个人的心头。与抢劫粮站那种目标明确、手法粗暴的案件不同,这次面对的是隐藏更深、手段更狡猾的敌特破坏活动,线索模糊,范围广大,犹如在迷雾中搜寻几根刻意隐藏的针。
城北机械厂和第三钢铁厂,都是有着光荣历史的老厂,在支援前线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械厂承担着部分武器零部件的修复和制造,钢铁厂则为军工生产提供着必需的原材料。这两个厂子,无疑具有成为敌特目标的价值。
接下任务后的第二天一早,李振邦和小陈就骑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来到了城北机械厂。春日的阳光洒在厂区略显陈旧的苏式厂房上,红砖墙面上还残留着战时刷写的标语痕迹。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白色烟雾,机器的轰鸣声从车间里隐隐传出,显得秩序井然。
他们首先与厂保卫科的科长接上了头。科长姓赵,是个四十多岁、面容黝黑、眼神精干的中年人,身上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一看就是从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上来的。
“欢迎啊,李同志,陈同志!”赵科长热情地与他们握手,但眉宇间也带着一丝凝重,“接到上级通知了,我们厂保卫科一定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
寒暄过后,赵科长带着他们开始在厂区巡视,介绍厂里的布局、重要车间、仓库位置以及现有的保卫措施。
李振邦看得非常仔细。他注意到,厂区围墙不算太高,有些地段甚至年久失修;夜间巡逻的路线和频次似乎还有优化空间;原材料和成品仓库的守卫虽然有人站岗,但警惕性看起来更多是流于形式。他一边听赵科长介绍,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些潜在的薄弱环节。
“赵科长,厂里最近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比如有生面孔在附近徘徊?或者有没有收到什么奇怪的匿名信?工人当中,有没有发现情绪异常、言论出格的?”李振邦问道。
赵科长想了想,摇摇头:“生面孔……这城北流动人口也不少,不太好说。匿名信没有。工人情绪嘛,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搞生产支援前线,个别有点牢骚的也正常,没发现特别出格的。”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前几天倒是有一件事,不知道算不算异常。厂里技术科的一位老工程师,姓韩,报告说他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几份旧图纸好像被人动过,但没丢东西。我们查了一下,没发现外人进入的痕迹,估计是他自己记错了,或者打扫卫生的同志不小心碰了。”
“旧图纸?”李振邦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是什么内容的图纸?”
“哦,是厂里一套老式机床的维修图纸,那机床都快淘汰了,也没什么保密价值。”赵科长不以为意地说。
李振邦却并未轻易放过。敌特的活动,有时目标未必是最新的机密,一些看似过时的基础性技术资料,或者工厂的布局、生产能力、人员构成等信息,都可能是他们搜集的目标。他记下了这位韩工程师的名字和所在科室。
巡视完厂区,李振邦和小陈又在赵科长的安排下,与厂里几位老工人、车间主任进行了座谈,了解厂里的生产情况和人员思想动态。工人们普遍干劲十足,对支援前线有着高度的热情,但也流露出对原材料供应紧张、设备老化维修跟不上的担忧。这些情况,都与李振邦之前了解到的信息吻合。
中午,他们在厂里的食堂和工人们一起吃饭。伙食比公安局食堂稍好一些,至少窝头里掺的麸皮少点,偶尔还能见到一点油星。工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着技术难题,聊着家里的琐事,也低声谈论着前线的战况。那种质朴的、为国家和家庭默默付出的氛围,让李振邦深受触动。他更加坚定了要守护好这里的决心。
下午,李振邦提出想去见见那位韩工程师。在技术科一间堆满图纸和资料的办公室里,他们见到了韩工。韩工五十多岁年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典型的知识分子模样。
听说公安局的同志是为了图纸的事情而来,韩工显得有些局促,连连摆手:“哎呀,可能是我自己老糊涂了,记错了位置,给你们添麻烦了。”
“韩工,您别紧张,我们只是例行了解情况。”李振邦语气温和,“您能具体说说,是怎么发现图纸被动过的吗?”
韩工推了推眼镜,回忆道:“就是上周三下午,我画完新的零件图,想找那份老机床的图纸对照一下尺寸。我记得很清楚,那份旧图纸是放在左边抽屉最底下的,用牛皮纸信封装着。可我打开抽屉,发现信封放在了上面一层,而且方向好像也反了。我打开看了看,图纸倒是一张没少。”
“您确定之前一直是放在最底下的?有没有可能是您或者别人之前拿出来用过,放回去的时候没注意位置?”小陈插话问道。
“我很少动那份旧图纸,那机床都快不用了。而且我习惯很好,东西从哪里拿的,一定放回原处。”韩工很肯定地说,“那天上午我出门开会前,还拉开抽屉拿过别的东西,瞥了一眼,信封确实在底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沪上警事:1950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