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张的“谈判”有惊无险地结束了。虽然额外付出了四十块钱的代价,但看着老张拍着胸脯保证三天内发货,林凡心里那块悬着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钱是小事,货能安全运回江州,才是根本。
走出那条弥漫着鱼腥和阴谋气息的码头小巷,重新回到相对繁华的街道上,阳光洒在身上,林凡和陈远都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但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成长。
“走,找苏明去!”林凡深吸一口气,感觉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在邮局附近找到焦急等待的苏明,把情况一说,苏明也长舒了一口气,拍着胸口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虽然多花了钱,但货保住了比什么都强!”
危机暂时解除,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他们不能再回那个已经暴露的“红棉旅社”了,必须立刻找到新的、安全的落脚点。
“这次不能住旅社了,太容易被查。”林凡果断决定,“我们去找那种私人出租的民房,最好是本地人的自建房,租一间偏房或者阁楼,不登记,人杂,反而安全。”
这个想法很大胆。在80年代初,外地人租住本地民房还不普遍,但广州作为开放前沿,这种需求已经开始出现。优点是隐蔽,缺点是条件差,而且需要和房东直接打交道,有一定风险。
三人不敢耽搁,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避开主干道,专挑那些纵横交错、充满市井气息的城中村和小巷子转悠。电线杆上、墙角处,偶尔能看到用红纸或粉笔写的“有房出租”的字样,还留有地址。
他们按照地址找了几家。有的房东一看是三个外地年轻男人,眼神就带着警惕,直接摆手说租出去了;有的房子条件实在太差,阴暗潮湿,根本无法住人;还有的要价高得离谱,明显是宰客。
奔波了一个下午,眼看天色渐晚,三人又累又饿,还没找到合适的住处,心里不免有些焦躁。
“这样找不是办法。”陈远抹了把汗,“咱们人生地不熟,像没头苍蝇一样。”
林凡也意识到问题。他停下脚步,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这是一片典型的“城中村”,房子挨得很近,巷子狭窄,各种方言的叫卖声、做饭的香味、小孩的哭闹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得找本地人打听。”林凡有了主意。他看到巷子口有个摇着蒲扇乘凉的老伯,便走上前,客气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道:“阿伯,请问一下,这附近有没有房子出租嘎?我们系来做点小生意嘅,想租间便宜滴、干净滴嘅房。”(老伯,请问一下,这附近有没有房子出租?我们是来做点小生意的,想租间便宜点、干净点的房。)
老伯打量了他们几眼,看他们虽然风尘仆仆,但眼神还算正,不像坏人,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慢悠悠地说:“租房啊?你哋想租咩样嘅?呢度好多屋租嘎啦。”(租房啊?你们想租什么样的?这里很多房子租的啦。)
“唔使太大,干净安全就得,最好系本地人自己嘅屋。”(不用太大,干净安全就行,最好是本地人自己的房子。)林凡尽量模仿着当地口音。
老伯想了想,用蒲扇指向巷子深处:“哦,你哋去巷尾问下‘肥婆英’啦,佢屋企有间阁楼空紧,唔知租唔租。佢系本地人,老实人嚟嘎。”(哦,你们去巷尾问问“肥婆英”吧,她家有间阁楼空着,不知道租不租。她是本地人,老实人来的。)
“多谢阿伯!”林凡连忙道谢。
按照老伯的指点,他们来到巷子最里面一栋三层高的自建楼前。一楼开着个小卖部,一个身材胖乎乎、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正坐在柜台后面听着收音机里的粤剧。
林凡上前,客气地说明来意。
中年妇女,也就是“肥婆英”,好奇地看了看他们三个:“你哋系边度人嚟嘎?做咩生意啊?”(你们是哪里人?做什么生意啊?)
“我哋系江州过来嘎,想攞滴服装同磁带翻去卖。”(我们是江州过来的,想拿点服装和磁带回去卖。)林凡半真半假地说,态度诚恳。
肥婆英打量了他们一会儿,大概是觉得面相不像坏人,便说:“阁楼系有间空紧,细系细滴,但系干净,有张板床,有张台。一个月三十蚊,水电自己计,要唔要睇下先?”(阁楼是有间空着,小是小点,但是干净,有张板床,有张桌子。一个月三十块,水电自己算,要不要先看看?)
三十块!比旅社便宜多了!三人心中一喜。
肥婆英带着他们从旁边的窄楼梯上了三楼。阁楼确实不大,低矮,需要弯腰进去,但收拾得挺干净,有一扇小窗户通风,一张简单的木板床,一张旧书桌,地上还铺了层塑料布。虽然简陋,但比起澡堂的通铺,已经是天堂了。
“就这里了!”林凡当场拍板,“英姐,我们租了!先付一个月租金!”他爽快地数出三十块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