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歌舞团王指挥的积极回应,像一剂强心针,让林凡和苏晚晴兴奋不已。然而,还没等他们消化这个好消息,现实的管理问题便接踵而至,给这对年轻的合伙人上了沉重的一课。
随着杨师傅和小娟的加入,“新风”的小作坊模式正式迈向了微型团队的雏形。人手增加了,产能上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林凡从未经历过的管理挑战。
首先是工作安排和效率问题。杨师傅手艺好,但年纪大了,手脚不如年轻人利索,而且习惯了国营厂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对林凡要求的“加快进度”有些不适。小娟虽然细心,但毕竟是生手,复制磁带时偶尔会按错键,导致整盘带子作废,包装时也难免有疏漏。王淑芬和孙姨要兼顾自家的家务,无法像之前那样全身心扑在店里。一时间,产品的质量出现了一些波动。
这天,百货公司的李前进打来电话,语气有些不满:“小林啊,这批送来的衬衫,有几件袖口锁边有点毛糙,扣眼也开得大小不一,跟之前的做工有差距啊!这样可不行,百货公司的柜台,质量要求你是知道的!”
林凡心里一紧,连忙道歉:“对不起李科长!是我们疏忽了!这批有问题的我们立刻收回重做!保证下不为例!”
挂掉电话,林凡的脸色很难看。他立刻赶到后面的工作间,检查那批准备交货的衬衫,果然发现了几件次品。王淑芬和杨师傅一脸愧疚地站在旁边。
“妈,杨师傅,这几件…”林凡指着问题衣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
王淑芬叹了口气:“唉,都怪我,光顾着赶数量,没仔细检查。杨师傅刚来,对咱们的要求还不熟…”
杨师傅也搓着手,讷讷地说:“林老板,对不住啊…我按以前厂里的标准做的,没想到你们要求这么细…”
林凡看着两位长辈自责的样子,心里的火气消了大半。他明白,问题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缺乏一套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以前人少,靠自觉和口头叮嘱还能维持,人一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了。
“妈,杨师傅,不怪你们。”林凡缓和了语气,“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从今天起,咱们得立点规矩了。”
他当即召集了所有参与服装制作的人,包括孙姨和小娟(让她也了解流程),开了一个简单的现场会。
“首先,明确质量标准。”林凡拿起一件合格的衬衫和一件次品,对比着说,“锁边要平整,不能有毛茬;扣眼大小要一致,间距要均匀;线头必须剪干净…这些标准,我会写下来,贴在墙上,大家随时对照。”
“其次,建立流程。裁剪、缝纫、锁边钉扣、熨烫整理、质量检查,每个环节要明确责任人。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下一道工序有权退回!杨师傅主要负责关键缝纫,妈和孙姨负责辅助工序和初步检查,最后必须由我或者晚晴最终抽查,合格才能打包!”
“最后,奖惩分明。做得好的,月底发奖金!因为疏忽造成损失的,要承担部分成本。”林凡斩钉截铁地说。他知道,在物质激励相对匮乏的年代,适当的奖惩是保证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众人听了,都默默点头。虽然感觉有点被约束,但也知道这是为了长远发展。
就在林凡忙于整顿服装质量时,磁带那边也出了问题。苏晚晴气呼呼地拿着一盘磁带找到林凡:“林老板,你看!这盘带子,B面第三首歌和第四首歌之间,有一段是空白的!肯定是小娟复制的时候走神了,没注意看计数器!这要是卖给顾客,不是砸招牌吗?”
林凡接过磁带,果然听到了那段不该有的寂静。他皱起眉头,和苏晚晴一起找到苏明和小娟。小娟吓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连声道歉。
苏明叹了口气:“这事我也有责任,光顾着弄母带了,没盯紧复制环节。”
林凡没有发火,他知道急躁解决不了问题。他想了想,对苏明和小娟说:“苏大哥,以后复制环节,你还是要多把关,特别是刚开始。小娟,别紧张,出错难免,但一定要细心。这样,我们定个规矩:每复制完一盘带子,必须从头到尾快速听一遍,确认没有空白、跳音等问题,才能贴标包装。虽然慢点,但质量第一。”
他又对苏晚晴说:“晚晴,最终出厂前,你还要随机抽检,形成双保险。”
经过一番调整和明确责任,混乱的局面逐渐得到控制。大家开始适应新的工作流程,质量和效率慢慢回到了正轨,甚至比之前更有条理。林凡也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管理是一门学问,光有好的产品和市场远远不够。
内部管理刚见起色,外部又起波澜。街对面那家模仿的磁带店,见价格战效果不大,开始耍起了小手段。先是有人散布谣言,说“新风”的磁带用的是走私带,音质好是因为加了“特殊东西”,听多了对耳朵不好。接着,有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时不时到“新风”店门口晃悠,对着店里的苏晚晴和小娟吹口哨、说怪话,虽然没动手,但严重影响生意气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