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一一盘的进口空白带,像一道高高的门槛,横亘在林凡面前。这个价格意味着,一盘“白金音质”磁带的成本将高达近三块钱,几乎是普通磁带的两倍。售价至少要定在三块五到四块,才能维持基本的利润空间。在1985年,四块钱可以买好几斤猪肉,或者看十几场电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市场能接受吗?
晚上,林凡把苏晚晴和苏明叫到自己的小店,关上门,开了个“董事会”。他把省文化用品公司提供的TDK空白带样品和价格单放在桌上,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晚晴,苏大哥,我打算推出一个‘新风白金音质’系列,就用这种进口带子。”林凡语气坚定,但眼神坦诚地看着苏晚晴,“我知道风险很大,价格太高,可能卖不动。但我想赌一把,赌的是有人愿意为更好的品质买单,赌的是我们能靠这个把‘新风’的品牌立起来,和那些只会模仿、打价格战的人彻底拉开差距。”
苏明拿起空白带,摸了摸,又看了看价格单,咂了咂嘴:“带子是好带子,就是这价钱…太吓人了。一盘顶咱们普通带子两盘还多!”
苏晚晴没有说话,她拿起那盘之前用样品带录制的“白金样带”,又拿起一盘普通带录制的同内容磁带,走到苏明那台宝贝录音机前,先后播放了两段同样的音乐。
清澈通透、细节丰富的音质与略显沉闷、带有底噪的音质形成了鲜明对比。连不太懂音乐的苏明都听出了明显差别。
“差别是挺大…”苏明承认,“可…老百姓听得出这么细的差别吗?愿意多花一倍多的钱吗?”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林凡看向苏晚晴,他知道,她的判断至关重要。
苏晚晴静静地听完,放下磁带,沉思了片刻。她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听得出。”苏晚晴终于开口,语气肯定,“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出具体差别,但好和坏的感觉是直观的。就像穿衣服,料子好、版型正,穿上身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哪怕说不清哪里不一样。”她顿了顿,看向林凡,眼神锐利,“林老板,你的想法我明白。做高端,树品牌,是对的。但我们必须想清楚,卖给谁?怎么卖?”
她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林凡心中暗赞,苏晚晴总能切中要害。
“我的想法是,”林凡早有腹稿,“目标客户,首先是那些真正喜欢音乐、对音质有要求的年轻人,比如学生里的文艺骨干、单位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其次,是那些需要送礼、讲究体面的人。至于怎么卖…”他顿了顿,“不能像普通磁带那样摆在柜台里任人挑选。我们要‘限量’,要‘预约’,要营造出一种‘稀缺’和‘专属’的感觉。”
“限量?预约?”苏明有些不解。
“对!”林凡解释道,“第一批,我们只做五十盘,甚至三十盘。选最经典、最能体现音质优势的曲目,比如一些交响乐片段、音色纯净的民歌、或者精心修复的经典老歌。包装要特别设计,用硬纸盒,贴上‘白金音质限量版’的标签。不零售,只接受预定,而且要强调,因为进口带子难得,数量有限,先订先得。”
这是一种初级版的“饥饿营销”和“品牌包装”策略,在80年代初的中国,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苏晚晴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立刻领会了林凡的意图:“我明白了!这样一来,买这个磁带,就不只是为了听歌,更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就像…就像穿一件上海产的名牌衬衫,和穿一件地摊货的感觉完全不同。”
“没错!”林凡兴奋地一拍桌子,“晚晴,你总结得太对了!我们要卖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一种‘格调’!”
苏明听着两人的对话,虽然有些概念还不太明白,但也感觉热血沸腾:“听起来挺带劲!那…咱们干?”
“干!”林凡斩钉截铁,“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选曲、录制、包装、宣传,都不能马虎!”他看向苏晚晴,“晚晴,选曲和包装设计,你来负责,你最在行。苏大哥,录制和母带处理,交给你,务必发挥出这盘带子的最佳效果。我负责联系货源、控制成本和最终的销售策划。”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苏晚晴感受到了林凡的决心和信任,她也燃起了斗志:“好!我来选曲和设计包装,一定做出格调来!”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新风”小团队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苏晚晴翻遍了各种音乐杂志和有限的音响资料,精心挑选了八首曲目,包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乐章、一首音场开阔的《草原之夜》、两首音质干净的台湾校园民歌、以及三首经过苏明精心降噪处理的邓丽君经典老歌。曲目编排张弛有度,充分展现了高、中、低各频段的音质特点。
包装上,她摒弃了普通磁带的软塑料盒,找人定制了一批简单的白色硬纸卡套,正面是她亲手绘制的抽象音乐符号图案和“新风白金音质限量版”的艺术字,背面是曲目列表和苏明撰写的一段简短的技术说明,强调“采用进口TDK空白带,专业设备精心录制”。整体风格简洁、雅致,与普通磁带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