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林凡脸上。他几乎一夜未眠,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清明和坚定。黄三的袭击像一记警钟,彻底敲醒了他。小富即安、小打小闹的念头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迫感和扩张的野心。
他轻手轻脚地起床,看到母亲王淑芬已经坐在缝纫机前,开始新一天的忙碌。桌上放着两条昨晚赶工出来的新裤子,一条翠绿,一条深紫,都是当下最大胆的颜色。
“妈,您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不多睡会儿?”林凡心疼地看着母亲眼下的乌青。
“睡不着,就想着多做几条。”王淑芬停下踩踏板的脚,担忧地看着儿子,“小凡,昨晚...没事吧?我好像听见外面有动静...”
林凡不想让母亲担心,勉强笑了笑:“没事,妈,就是回来晚了点。对了,陈大哥昨晚帮了大忙,我让他这几天在家休息,工钱照算。”
王淑芬松了口气:“应该的,小陈那孩子实在。那你今天还去卖裤子吗?”
“去,不过得换个地方。”林凡语气坚决,“河滨公园那边暂时不能去了。妈,我今天不去摆摊,我去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店面或者固定摊位。”
“店面?”王淑芬吃了一惊,“那得花多少钱啊?”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总比天天提心吊胆强。”林凡快速洗漱完,拿起一个馒头,“妈,我出去转转,中午可能不回来吃饭了。”
离开家,林凡没有像往常一样往市场或公园方向走,而是朝着江州市相对热闹的几条街道走去。他需要一个固定的“根据地”,一个能遮风挡雨、避免骚扰,并能逐渐积累信誉的地方。
八十年代初的江州,临街的店铺大多还是国营或集体所有,百货大楼、副食店、新华书店占据着最好的位置。但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在一些不那么起眼的角落,开始零星出现一些个体经营的小门脸,比如修理收音机的、裁缝铺、或者卖烟酒糖茶的小卖部。
林凡一条街一条街地逛,仔细观察。他理想中的地点,最好满足几个条件:人流量不能太少,靠近工厂、学校或者居民区;店面不用太大,几个平方就行,关键是能有个稳定的展示窗口;租金要便宜,他现在本钱有限;最好还能有点发展空间。
他先去了工人文化宫附近,这里年轻人多,但租金显然不菲,而且基本没有空置的店铺。他又去了机械厂和纺织厂家属区附近,这里消费群体稳定,但过于依赖厂矿职工,格局似乎小了点。
走着走着,他来到了距离市中心稍远一些的城西区。这里有一条相对热闹的街道,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有邮局、储蓄所,还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国营理发店。更重要的是,林凡发现,在这条街的尽头,靠近一个街心花园的地方,有一排低矮的平房,其中有两间似乎空置着,门上贴着模糊的“出租”字样。
林凡心中一动,走上前去。平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墙皮剥落,窗户也很旧,但位置不错,靠近街心花园,视野开阔,路过的人也不少。他仔细看了看,其中一间门上用粉笔写着“此房出租,联系街道办王干事”。
街道办?看来这房子属于街道集体财产。林凡记下地址和联系方式,心里盘算着去街道办打听一下情况。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旁边一间开着门的小店吸引了他的注意。小店门口挂着一个手写的牌子——“悦耳音响室”。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陈列着一些磁带和几个便携式录音机(当时叫“三洋”或“饭盒”录音机),店里正播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悠扬的歌声在街上飘荡。
音响室...卖磁带和录音机...林凡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这和他的目标客户群高度重合啊!都是追求时尚和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如果能在这附近开店,或许能形成一个小小的“时尚消费圈”。
他下意识地推开“悦耳音响室”的门,走了进去。店里面积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用塑料袋装着的磁带,墙上贴着一些港台明星的海报。柜台后面,一个穿着干净白衬衫、梳着分头的年轻男人正低着头修理一个录音机。
听到门响,年轻男人抬起头,露出一张斯文白净的脸,看起来二十出头。“同志,想买点什么?新到的邓丽君、刘文正,还有香港的许冠杰...”他熟练地招呼着,但看到林凡略显稚嫩的脸庞和普通的穿着,热情稍微减了几分。
林凡没有在意,他的目光被柜台里一个崭新的“燕舞”牌收录机吸引住了。这可是八十年代的紧俏货!他随口问道:“老板,这收录机怎么卖?”
“哟,小伙子好眼光!”年轻老板放下手里的螺丝刀,“燕舞的,最新款,能收能录能放,带双卡!三百八,有票!”
三百八!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林凡暗暗咋舌,表面却不动声色:“是不错,就是贵了点。老板,你这店开多久了?生意还行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