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 11 点,亚尔乡党代会的帷幕刚刚落下,仅十分钟后,孟广平便得知了选举结果。
十分钟后,他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半小时的紧急商讨后,会议敲定:成立联合调查组。县纪委副书记于建川亲自挂帅,组员囊括了纪委、组织部、信访办、检察院和公安局的精英骨干。这支队伍如同利箭离弦,马不停蹄地进驻了亚尔乡。
午间,乡政府食堂里,联合调查组的成员匆匆忙忙地用过午餐,便分头行动,深入各村组。他们像是在织一张无形的网,以党代会参会名单为线索,逐个寻找各村代表谈话,誓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
楚君便是第一个被通知接受谈话的对象。
电话铃声响起,他下意识地接听,声音在这一刻微微僵硬:“我这就过去。” 放下电话,他微微眯起眼,心底涌起一丝不安。
在这次换届选举的暗流涌动中,楚君并非局外人。他曾与齐博、杨发胜等人在幕后密谋布局,巧妙地利用这些村干部的影响力,如棋手布局,以点带面,以村组撬动场镇,逐步扩大影响范围,才成就了如今的局面。
然而,这样的行动本就带有灰色的阴影,而阴影之下藏着危险的秘密。楚君深知其中的隐患: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参与这次布局的人太多,消息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一旦有一个人在压力下失口,那么整个局势便会瞬间崩塌,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楚君也并非毫无筹码。在这场暗战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隐蔽的“旁观者”姿态。是齐博、达吾提、杨发胜等人主动提出布局,而他只是默许了他们的行动。从表面上看,他似乎可以与这一切划清界限。即便事情败露,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他,他或许可以逃避嫌疑。
可即便如此,当他想到齐博、杨发胜等人为了自保,可能会将所有事情都和盘托出时,楚君的心还是不禁紧绷起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此时此刻,任何慌乱和失态都可能成为调查组的突破口。他必须保持镇定,用冷静和理智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谈话。走向谈话地点的途中,楚君的脑海中已经在飞速地运转。他仔细梳理着可能被问及的问题,同时也在构思每一个应对的策略。他清晰地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承认任何与选举舞弊有关的事情,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也不能透露。他必须表现出对选举过程公正性和透明度的坚定信任,同时还要全力支持和配合调查组的工作。
楚君深知,这场谈话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严峻考验,更是他政治生涯的分水岭。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和大意。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在暗中操纵了选举的走向。然而,楚君迅速调整心态,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他深知,自己没有直接给任何人面授机宜,也从未直接露面参与过任何活动,更未涉及任何形式的金钱交易或贿选行为。
更为有利的是,吾买尔的意外介入,恰似一场及时的掩护,巧妙地抹去了所有可能留下的痕迹。因此,他笃定不论调查如何深入,都绝无可能查出任何实质性证据。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似乎并无担忧的必要。
楚君推开门,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小会议室。
室内,气氛宛如被一层看不见的厚纱紧紧裹住,微微凝重。五道目光,如同聚光灯般齐齐投向他,刺得他微微眯起眼。除了熟悉的施孝仁、司马义、木拉提,另外两人面生得很,想必是从县里来的。他心中暗道:看来,这出戏要正式开场
施孝仁率先开口,声音轻柔地说。“楚乡长啊,今日请你来,是想了解些情况。”他微微一笑,那笑容里透着股温和,“希望你能实事求是,如实向组织汇报。”
楚君微微点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停在施孝仁身上,等待下文。
施孝仁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心思,连忙介绍起在座的另外两人。楚君这才知道,那位眉目间带着些威严的中年人是县纪委副书记于建川,另一位则是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孙玉珂。原来,大人物都来了。
于建川率先与楚君寒暄起来。他倒是个和蔼的人,笑得脸上褶子都舒展开来,问着楚君的毕业院校、在亚尔乡工作的情况,像是街坊邻里唠家常。聊着聊着,他的话锋忽而一转,微微沉下脸,语气也严肃了几分:“楚君同志,下面,我代表组织与你谈话。谈话内容会全程记录。你是共产党员,对组织忠诚,希望你如实回答我的问题。”
楚君心中微微一紧,脊背却挺得更直。他眼神坚定地看着于建川,语气严肃而郑重:“我有四年党龄,对党绝对忠诚。我的做人宗旨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我保证,我对组织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于建川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他接着问:“那很好。对于此次亚尔乡的换届选举,我想问一下,你有何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海行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海行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