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经大亮了。院子里静悄悄的,邻居们还没起床。何雨柱躺在床上闭眼睛,感受着无限空间里堆积如山的财物
何雨柱的意识沉入无限空间,那些堆积如山的财物在他的意念下缓缓挪动,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梳理着。最先规整出来的是黄金,金条码得整整齐齐,大的足有巴掌长,沉甸甸的泛着冷光,正是俗称的“大黄鱼”,一根接一根地排成行,数下来竟有三万多根;旁边堆着的“小黄鱼”更不必说,数量足有八万,密密麻麻铺了一片,加起来竟有几百吨重。
他望着这一片金黄,心里头像是堵着块铅。这些金子,哪一块不是带着老百姓的血汗?是地里刨出来的辛苦钱,是手艺人一针一线攒下的积蓄,却被那些汉奸和鬼子巧取豪夺,聚成了这惊人的数目。他伸手在意识里虚虚抚过那些金条,指端仿佛能触到上面凝结的苦难,不由咬了咬牙,“这帮畜生,真是刮地三尺。”何雨柱打算留下几吨,其余的送出去。
黄金旁边,堆着些青铜器皿。有尊三足鼎,纹饰繁复,兽面纹在空间微光下透着古朴的威严;还有件青铜爵,造型灵动,爵柱上的云纹细腻得像是活的。何雨柱的意识在这些青铜器上停驻片刻,心头忽然泛起一阵莫名的熟悉感。他凝神细想,恍惚间记起在另一个世界时,曾在一本介绍海外流失文物的册子上见过类似的物件——那本册子上印着日本博物馆的展陈照片,当时只觉得心头刺痛,没想到竟在这里见了真身。原来,这些本属于华夏大地的瑰宝,就是被这般掠夺走,还没来得及运出境外。
再往深处看,几幅卷轴静静躺着,展开的部分露出上面的墨迹。有幅山水,笔意洒脱,皴法灵动,正是唐伯虎的风格;旁边还有几幅,或工笔或写意,从宋朝的马远、夏圭,到元朝的黄公望,再到清朝的石涛,一路追溯下来,皆是名家长卷。何雨柱虽不算精通书画,却也认得这些作品的价值,更记得其中几幅,同样在那些记录流失文物的资料里见过影像。他轻轻叹了口气,这些承载着文脉的珍品,差点就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首饰珠宝更是不计其数,玉簪、金镯、宝石戒指堆在箱子里,流光溢彩,晃得人眼晕。翡翠的绿、玛瑙的红、珍珠的白,混着黄金的亮,看得出来都是上等货色,想必是从无数人家的箱底里搜来的。何雨柱没多停留,只让意识将它们归拢到一处,等着日后慢慢清点。
整理到银元时,他想起在另一个世界听人说过的门道。那些成色足、年份好的“龙洋”“袁大头”尤其值钱,便让意识将这些挑拣出来,单独放好;剩下的普通银元,则一一装进木箱,码得整整齐齐。
忙活了好一阵,空间里的财物总算分门别类,条理分明。何雨柱收回意识,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望着天边渐渐升起的太阳,心里有了盘算。他想起之前接触过的两个老杨,他们是组织里的人,每次见面对方都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言谈间总透着一股缺钱少物的窘迫。组织要抗日,要接济百姓,处处都得花钱,却又不肯向穷苦人家伸手增税征粮,只能靠着成员们一点点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几百吨黄金,还有这些银元,送到组织手上,能解燃眉之急。”他喃喃自语,那些青铜器和字画,更是国之重宝,绝不能再流落在外,得想办法妥善保存,除了青铜器,字画那些拿到另外一个世界再让它们重见天日,回到该去的地方。也可以换钱买物资。
打定主意,眼神里满是笃定。等找个合适的时机,就去跟老杨商量,把这些东西送出去。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那些被欺压的百姓用苦难积攒下的力量,如今该用在正途上,让它们变成打跑鬼子的子弹,变成救济饥寒的粥粮,变成照亮前路的光。何雨柱整理到那些花花绿绿的各国钞票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这些钞票票面各异,有日元、美元,还有英镑,一张张叠在一起,堆了满满几十个箱子。他拿起一张日元,指尖摩挲着上面的图案,心里清楚,这些钱十有八九是汉奸们帮着鬼子搜刮民财后,从鬼子那里分来的好处,或是通过倒卖物资、勾结外敌赚来的黑心钱。
“这些东西,留着也没用,给组织或许能派上用场。”他心里琢磨着。组织的人要跟外界联络,要买些紧缺的药品、器械,甚至是枪支弹药,难免要跟洋人打交道,这些外币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不像金条银元,虽说是硬通货,但数额太大,贸然出手容易引人注意,外币反倒更方便流通些。
他把装钞票的箱子一一归拢,放在银元箱子旁边,打算到时候一并跟老杨提。这些钱沾着的龌龊气,得让它们换个去处,变成对抗侵略者的武器,变成救助同胞的物资,才算洗去了那份肮脏。
整理完这一切,何雨柱推开自家房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清晨的胡同里显得格外清晰。他顺着墙根往前走,脚下的青石板被露水打湿,踩上去有些发凉。胡同里已有早起的人,挎着篮子去买菜的大妈,扛着扫帚扫地的大爷,见了他都笑着点头打招呼,何雨柱也一一回应,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仿佛夜里那场惊心动魄的行动从未发生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