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离开了丽江,没有去任何繁华的都市,而是一路向西,最终停留在了云南普洱的一个小山村。
这里群山环绕,云雾缭绕,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古茶树。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清新而温润。他在村子边缘租了一间老式的吊脚楼,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安顿了下来。
在这里,他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每天清晨,他会跟着村里的老人一起上山采茶。他学得很慢,动作也并不熟练,但他学得很认真,指尖沾染着茶叶的清香,感受着泥土的温润。
上午采茶,下午便在院子里晒茶、萎凋、杀青。这些繁琐而古老的工序,他做得一丝不苟。他不追求效率,也不追求产量,只是享受着这个过程,享受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
傍晚时分,他会泡上一壶自己亲手制作的普洱茶,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看着夕阳慢慢沉入远山。茶汤红浓透亮,入口醇厚回甘,带着岁月的陈香。
他想起了丁元英的话:“格律诗的未来,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你们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方向……。”
欧阳雪和肖亚文没有让丁元英失望。她们认真研究了丁元英附上的那段关于“文化属性与创新”的思考,结合格律诗的实际情况,对文化基金的未来发展做了全新的规划。
她们不再执着于追求所谓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基层、更具生命力的民间文化。她们启动了“格律诗民间文化传承计划”,深入全国各地的偏远乡村,发掘和保护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民间音乐和民俗文化。
陈果也加入了这个计划。他带着他的团队,走进大山,走进乡村,用音乐记录下那些最淳朴、最真挚的声音。他创作的《乡音》系列专辑,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民间文化。
格律诗的“悟道”音响,也因为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品质,成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她们与国内的知名书院、美术馆合作,举办“音乐与文化”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在欣赏高品质音乐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天,欧阳雪和肖亚文一起来到了王庙村。几年过去了,王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破旧的村庄,如今盖起了整齐的楼房,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格律诗的生产基地也扩大了规模,引入了更先进的设备,但依旧保留着手工制作的核心工序。
她们走进村民家中,和村民们亲切地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生产情况。村民们对欧阳雪和肖亚文充满了感激,他们知道,是格律诗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欧阳总,肖总,你们来了。”老陈热情地迎了上来,他的头发也花白了不少,但精神依旧矍铄。
“老陈,最近生产情况怎么样?”欧阳雪问道。
“很好,订单都排到明年了……。”老陈笑着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也都愿意回来工作了,大家干劲十足……。”
“那就好……。”欧阳雪点了点头,“我们这次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在王庙村建立一个‘格律诗民间手艺传承基地’,把村里的一些老手艺保护起来,也让年轻人能学到一技之长……。”
老陈听了,非常高兴:“太好了!这真是件大好事。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离开王庙村的时候,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村庄和茶园上,格外美丽。欧阳雪和肖亚文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亚文,你看,我们做到了……。”欧阳雪轻声说道。
“是啊……,我们做到了……。”肖亚文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丁总说得对,我们自己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方向。”
她们没有丁元英那样的大智慧,但她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她们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格律诗的神话,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此时,在普洱的小山村,丁元英正坐在院子里,泡着一壶陈年老普洱。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关于格律诗“民间文化传承计划”的报道,听到了陈果的《乡音》专辑介绍。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欧阳雪和肖亚文已经真正长大了,她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也找到了格律诗的“道”……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普洱茶的陈香在口中散开,温暖而醇厚。
他想起了小丹,想起了她对文化的热爱,想起了她对正义的坚守。他知道,小丹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为欧阳雪和肖亚文感到骄傲,也会为格律诗的发展感到欣慰。
夜色渐渐降临,山村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虫鸣声和偶尔传来的犬吠声。丁元英坐在院子里,静静地看着天上的星星,心中一片平静。
他的“遥远的归途”,还在继续。他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但他知道,只要心中有“道”,有信念,有对生活的热爱,无论身处何方,都是在归途上……
而格律诗的故事,也会像这陈年老普洱一样,在时间的沉淀中,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香气,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记。
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喜欢红尘观棋者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红尘观棋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