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队,真要去啊?”对讲机里传来行动组组长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技术组都说了,溃堤的可能性很小,万一……”
“没有万一。”马宏打断他的话,语气不容置疑,“就算只有1%的可能,也要去。出了问题,我负责。”
关掉对讲机,马宏看向张杰,眼神里多了些复杂的情绪:“我可以帮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在监测期间,你必须跟我一起去龙门山区,随时解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还有,你不能离开我的视线范围,这是安全规定。”
“没问题。”张杰立刻答应,“只要能阻止这场灾难,让我做什么都行。”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杰就跟着马宏和行动组的五名队员出发了。行动组的队员都穿着和马宏一样的黑色战术服,背着大大的登山包,里面装着地质探测仪、无人机、应急帐篷、食品和水,还有几台小型的水位监测设备——这些设备都是非常规事件应对组的“特制装备”,比普通地质队的设备精度高十倍。
越野车行驶了两个小时,才抵达龙门山区脚下的龙门村。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多是低矮的平房,房前屋后种着玉米和蔬菜,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柴火的味道。村民们看到马宏一行人,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有几个老人凑过来,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问:“你们是干啥的呀?是不是来考察的?”
马宏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介绍信,递给村支书——一张盖着“江城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公章的纸,上面写着“为防范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特来进行监测”。村支书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看完介绍信,热情地说:“哎呀,太好了!这几年一到雨季,我们就担心山体滑坡,你们能来监测,我们也放心。”
马宏笑着道谢,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他不能告诉村支书,这场“可能的灾害”是一个“来自未来的人”预测的,只能用“常规监测”的名义来布置设备。
接下来的几天,张杰跟着马宏和队员们,顶着烈日,在龙门山区里奔波。他们先去了鹰嘴崖——那是一座陡峭的山崖,崖壁上长着稀疏的灌木,底部是一条干涸的河床,只有雨季才会有水流过。马宏让队员们用无人机对崖壁进行扫描,同时用地质探测仪检测崖壁的稳定性,张杰则站在崖底,指着崖壁中间的一处裂缝说:“这里,暴雨会让这条裂缝扩大,导致崖体坍塌,进而堵塞河床,形成堰塞湖,最终引发山洪。”
队员们按照张杰的指示,在裂缝附近安装了两台位移监测仪,又在河床底部安装了水位监测设备。马宏看着张杰精准地指出隐患点,心里的怀疑又淡了些——如果张杰只是随口猜测,不可能对鹰嘴崖的地质结构这么熟悉,甚至能准确找到崖壁上最脆弱的裂缝。
随后,他们又去了石板桥和龙王庙。石板桥是一座石拱桥,横跨在一条小河上,桥面有些地方已经破损,露出了下面的石块。张杰让队员们用地质探测仪在桥面下方的河床进行探测,果然,在河床下10米处,检测到了一条异常的“中空区域”——和张杰说的“暗沟”完全吻合。
“真有暗沟!”负责探测的队员惊讶地喊出声,“宽度大概2米,长度至少50米,一直延伸到河对岸。”
马宏走过去,看着探测仪屏幕上的图像,眉头紧锁——技术组的报告里明明说石板桥的河床没有暗沟,现在看来,是之前的检测不够深入,漏掉了这个关键隐患。
最后,他们去了龙王庙——一座破旧的小庙,建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旁边是一个小型水库,水库堤坝上长满了杂草,看起来确实有些年久失修。张杰指着堤坝中间的一处凹陷说:“这里面有裂缝,去年加固的时候,施工队只是用水泥把表面抹平,没有处理内部的裂缝。暴雨会让雨水渗入裂缝,导致堤坝内部软化,最终溃堤。”
马宏让队员们用超声波探测仪对堤坝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堤坝内部确实存在一条长15米、宽0.5米的裂缝,位置和张杰说的完全一致。
“太神了!”队员小李忍不住感叹,“张哥,你怎么知道这些的?难道你以前来过这里?”
张杰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总不能说,自己是从未来的历史记载里看到的。马宏看了他一眼,对小李说:“别多问,赶紧安装监测设备。”
小李吐了吐舌头,赶紧埋头干活。队员们在水库堤坝上安装了位移监测仪和水位监测仪,又在龙王庙附近搭建了一个临时监测点,安排两名队员轮流值守,实时监控数据。
在布置监测设备的同时,马宏还按照张杰的建议,开始组织龙门村和附近两个村庄的村民转移。他让村支书通知村民,说“根据气象预报,近期可能有特大暴雨,为防范地质灾害,需要暂时转移到镇上的安置点”。可村民们大多不愿意转移——家里的鸡鸭、庄稼、农具都离不开人,有几个老人甚至说:“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暴雨,你们就是小题大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