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太庙祭奠之后,京城的政治空气就变得有些微妙。
秦王与王妃安分了许多,每日不是在王府处理公务,就是在宫里的西大厨房研究伙食,再没有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越是如此,皇帝墨曜心里就越不踏实。他总觉得,这风平浪静的湖面下,正酝酿着一股他无法掌控的暗流。
这股暗流,终于在三日后的一场大朝会上,冲破了堤坝。
起因,是南疆递上来的一份八百里加急奏报。
奏报上说,自上次“平叛”之后,南疆各部落表面臣服,实则小动作不断。近期更是有几个大部落之间摩擦升级,隐隐有联合起来对抗朝廷的趋势。当地官员束手无策,请求朝廷派遣一位有分量、懂军事、能镇住场子的重臣前往安抚巡查。
这本是一件意料之中的麻烦事,但麻烦的是,派谁去。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吵成了一锅粥。
兵部尚书主张派兵,再来一次武力镇压,打到他们服为止。
户部尚书哭穷,说国库空虚,再也经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事。
礼部尚书则建议,派遣一位能言善辩的文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陛下,南疆民风彪悍,派文臣去,无异于肉包子打狗。”一位武将出列反驳道。
“莽夫之见!”一个御史立刻回怼,“凡事都用武力解决,与蛮夷何异?”
墨曜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永无休止的争吵,一个头两个大。他知道,这些人各有各的算盘,就是没一个能拿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飘向了站在武将班列首位的墨渊。
从头到尾,他这位皇弟都一言不发,像一尊冰雕,仿佛殿上的喧嚣都与他无关。
“九皇弟,”墨曜最终还是点了他,“对此事,你可有看法?”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墨渊身上。
墨渊出列,神情依旧是那般古井无波。
“回陛下,臣弟以为,南疆之患,不在武力,亦不在口舌,而在‘民心’与‘生计’。”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南疆部落为何屡屡生乱?一为旧怨,二为贫瘠。武力镇压,只会加深旧怨;空谈教化,填不饱肚子,更是枉然。”
他顿了顿,抛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
“臣弟以为,朝廷应立刻派遣钦差,携重金与诚意,深入南疆。其一,查清三十年前靖王平叛旧案,为有功者正名,为含冤者昭雪,以此解开南疆部落与朝廷之间的心结。其二,勘察当地风物,因地制宜,开放商路,引我大乾的丝绸、茶业、瓷器入南疆,换取他们的香料、药材与矿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看到与朝廷和睦相处的好处,这比任何刀剑和说教都管用。”
这番话,被后世称为“南疆策”的雏形。它彻底跳出了以往“打”或“抚”的单一思路,从历史遗留问题和经济民生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殿上的大臣们都听得愣住了。
他们还在争论用大棒还是用胡萝卜,秦王却直接提出,要带着他们一起开厂做蛋糕。这思维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说得好!”户部尚书第一个反应过来,激动得老脸通红,“若能开通商路,不仅能安抚南疆,更能充盈国库!此乃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啊!臣,附议!”
“若能查清旧案,安抚人心,确是釜底抽薪之策。”一位持重的老臣也点头称是。
越来越多的臣子开始附议,就连刚才主张动武的兵部尚书,也陷入了沉思。
墨曜的脸色,却是变了又变。
墨渊的这番“南疆策”,堪称完美,完美到他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而且,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其功绩,足以让墨渊的声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更关键的是,这个计划的执行者,除了提出它的墨渊,还能有谁?
既要懂军事,又要懂经济,还要有足够的身份和威望去处理皇室旧案。放眼整个朝堂,不做第二人想。
这是一个阳谋,比苏妙妙的食堂计划,段位更高,也更让他无法拒绝。
“好一个‘南疆策’。”墨曜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他看着下面已经统一了意见的百官,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既如此,便封秦王墨渊为‘南疆巡查钦差’,总领南疆一切军政、商贸事宜。即日启程,不得有误!”
“臣,领旨。”
墨渊平静地接下圣旨,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acts的锋芒。
南疆之行的通行证,终于,以一种最名正言顺、也最风光的方式,拿到了手。
***
消息传回王府,苏妙妙正在后院的库房里,指挥着下人打包她的“秘密武器”。
那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箱箱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香料、调味品和各种晒干的菌菇、海产。
“花椒、八角、香叶、桂皮,这些是基础款,多带点!我独家秘制的十三香和火锅底料,小心轻放,那都是战略物资!还有这些晒干的瑶柱和虾皮,吊汤提鲜全靠它们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叔,轻点!》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皇叔,轻点!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皇叔,轻点!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