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阳光如同融化的金子,温和地洒落在大学校园蜿蜒的石子小径上。银杏树披上了最为灿烂的华服,叶片金黄,随风簌簌而下,铺就了一条通往知识圣殿的、柔软而辉煌的地毯。就在这片静谧而庄严的光影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傅水恒教授,正缓步走向那片他最为熟悉的——并非充斥着精密仪器与复杂数据的天文台穹顶,而是掩映在几株老槐树下,时常聚集着一群孩童的草坪。
傅老的步伐从容而稳定,仿佛他行走的并非校园小径,而是他一生都在探索的、宇宙深处的无形轨迹。他的背影略显清瘦,却承载着难以言喻的厚重。就在不久前,一场被誉为“天文学界诺贝尔”的顶级奖项的颁奖典礼,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隆重举行。傅水恒教授,因其在“广义宇宙涟漪场论”领域的奠基性贡献,以及对“星际文明潜在交互模型”的前瞻性构建,毫无争议地荣膺桂冠。新闻媒体的闪光灯曾将他包围,赞誉之词如潮水般从世界各个角落涌来,“划时代巨匠”、“星际导航理论的灯塔”等头衔,几乎一夜之间缀满了他的名字。
然而,此刻,那些喧嚣与荣光,仿佛已被隔绝在这宁静的校园之外。他的手中没有捧着沉甸甸的水晶奖杯,而是提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的,并非高深莫测的研究论文,而是一个手工制作的、绘满了卡通星星图案的太阳系模型,以及一本边角已经微微卷起的《星空神话故事集》。
荣誉,对于傅水恒而言,从未是追求的终点。它们更像是探索旅途上,不经意间瞥见的、点缀在深邃天幕之上的遥远星光——美丽,却并非实体的温暖。他更愿意将这份温暖,倾注给眼前这些眼眸清澈如晨星的孩子们。
“傅爷爷来啦!” 一个眼尖的小男孩首先发现了他的身影,清脆的喊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孩子们中间激荡起欢快的涟漪。他们立刻放下手中的玩具,像一群欢快的小鸟,从草坪的各个角落飞奔而来,迅速在傅老身边围成了一个圆圈。几张仰起的小脸上,写满了纯粹的期待与喜悦。
傅老教授的脸上绽开了慈和而温暖的笑容,眼角的皱纹如同湖面上被微风吹拂荡开的涟漪,深邃而柔和。他慢慢蹲下身,让自己与孩子们的视线保持在同一个高度。这个简单的动作,他做了几十年,早已成为一种本能。在他眼中,这些稚嫩的心灵,其探索的欲望与对未知的好奇,与那些在国际会议上正襟危坐的学者们,并无二致,甚至更为宝贵。
“孩子们,”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像大提琴缓缓奏出的音符,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魔力,“今天,傅爷爷不给你们讲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也不讲遥远黑洞的吞噬之力。我们来讲一讲,每天夜晚,就挂在我们头顶上的,那条璀璨的、像牛奶泼洒过一样的——银河,好吗?”
“好!”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清脆的童音在秋日的空气中回荡。
傅老并没有立刻开始。他先是从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个太阳系模型,将它稳稳地放在草坪中央。然后,他抬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蔚蓝的天幕,投向了那存在于白昼之后的无垠夜空。
“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还没有人类,甚至还没有地球的时候……” 他的话语,将孩子们的思绪瞬间带往了时间的起点,带往了宇宙创生的那片混沌与壮丽。
他开始讲述。从银河系的诞生,那源于一场难以想象的巨大引力坍塌;到其内超过千亿颗恒星如何点燃核聚变的火焰,如同黑暗中次第亮起的灯塔;再到我们的太阳,如何只是这庞大恒星家族中,一颗位于相对安静区域的、毫不起眼的成员。他讲述恒星的生命周期,从壮年的主序星,到晚年膨胀成红巨星,或是塌缩成致密的白矮星、中子星,乃至那连光都无法逃脱的黑洞。他的语言,没有丝毫学究气的艰涩,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比喻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他将引力的相互作用,比作无形的手在拉伸一张宇宙的弹力布;将恒星的诞生,形容为星云在寒冷中“冷得受不了”,最终聚集、收缩、点燃了自己;他甚至将不同光谱类型的恒星,赋予不同的性格——O型星是脾气火爆、寿命短暂的蓝色巨人,B型星是温度稍低但依旧耀眼的青年,而像太阳这样的G型星,则是性情温和、稳定持家的“黄矮星”。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随着傅老的讲述,时而发出惊叹,时而陷入思考。当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好奇地问:“傅爷爷,星星会死吗?”时,傅老没有回避这个略带伤感的话题。
他温和地点点头,指着模型中的太阳,“会的,孩子。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出生、成长和衰老一样,星星也有它们的生命轮回。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里充满了哲思与慰藉,“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死亡,并非彻底的终结。它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剧烈爆发——超新星爆发,会将自身锻造出的重元素,如碳、氧、铁,乃至构成我们身体的钙和血液中的铁,抛洒到广阔的宇宙空间中去。这些星尘,成为了孕育新一代恒星、行星,乃至生命的原材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可能源自于一颗早已逝去的、远古的恒星。我们,都是星辰的孩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