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没有去周老的实验室,而是径直走向了基地深处那个他仅去过一次、却印象深刻的“静室”。那是周老进行深度冥想和某些“非标准”研究的地方,位于基地地质结构最稳定的区域,屏蔽级别甚至高于指挥中心。
果然,在通过身份验证后,陈远在静室中找到了周觉明教授。室内没有复杂的仪器,只有几个蒲团,一张矮几,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并非投影而是真实墨宝的《先天八卦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周老正闭目盘坐,呼吸悠长,仿佛与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
听到脚步声,周老缓缓睁开眼,看到是陈远,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反而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看完了?”
“看完了,教授。”陈远在周老对面的蒲团上坐下,腰背不自觉挺得笔直,“‘补天’的背景和意义,我都理解了。但是……”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文件中提到了‘无量量劫’的类比,提到了意识与道石的共鸣,甚至提到了‘代价’……这些概念,似乎并不仅限于我们通常理解的科学范畴。我想知道,这背后,是否存在着一个……更庞大的,或许可以被称之为‘修真’的体系?”
周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矮几上的紫砂壶,给陈远倒了一杯清茶,热气袅袅升起。“你先告诉我,陈远,在你看来,什么是‘科学’,什么又是‘修真’?”
陈远思考片刻,谨慎地回答:“科学,是基于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对自然规律进行描述和利用的知识体系。修真……按照传统小说的描述,是通过特定方法修炼自身,汲取能量,最终超越凡人,甚至达成永生的玄学体系。”
“描述和利用规律……修炼自身,超越凡俗……”周老轻轻重复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矮几上划动着,“那么,我问你,我们利用道石编辑因果,是不是在‘利用规律’?而道石需要意识纯净、精神强大者才能驱动,甚至使用它会反馈于使用者自身,这是否可以看作一种另类的、对‘修炼者’的要求和‘反噬’?”
陈远怔住了。
“你以为,‘补天计划’的理论基础,仅仅来自于那份深空信息包和现代物理学的推演吗?”周老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不,那只是‘器’的层面,是技术蓝图。真正让我们理解其‘可能性’,并敢于尝试的,是埋藏在我们文明血脉深处,那套关于‘道’的认知体系。”
他站起身,走到《先天八卦图》前,手指虚点:“伏羲画卦,文王演易,老子着道德经……古人用他们独特的语言和符号,描述的正是这个宇宙最底层的运行法则——‘道’。这个‘道’,是规律,是本源,是能量,也是一切变化的总纲。现代科学,不过是用另一种语言,从不同角度,去描绘这个‘道’的某些侧面。”
“科学重‘器’,探究物质构成与相互作用;修真重‘道’,直指宇宙本源与意识升华。但殊途同归,它们最终指向的是同一个真相。”周老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陈远,“那份深空信息包,可以看作某个远超我们理解的高等文明,用它们的高度‘科学’语言,书写了一份关于局部‘大道’的操作手册。而我们的先祖,则用直觉和悟性,触摸到了类似的门槛。”
“您的意思是……修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对高维规律的认识和运用?”陈远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剧烈地重塑。
“不是可能,而是确实存在过某种雏形,或者说,某种认知阶段。”周老走回蒲团坐下,“在远古时期,或许天地间的能量环境不同,或许人类的意识结构更为纯粹,确实存在过一些个体,通过特定的方法(如导引、吐纳、观想),微弱地感应并引导了部分的‘道’,从而表现出一些超乎常人的能力,这便是‘修真’的源头。但他们缺乏系统的、可复制的‘科学’方法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传承艰难,且极易被神化或误入歧途。”
“那现在呢?还有修真者吗?”
“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修真者,在工业革命后,几乎已经绝迹。”周老摇了摇头,环境的污染,信息的爆炸,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人的意识难以达到那种纯粹宁静、与道合真的状态。更重要的是,‘灵气’——我们姑且将那种可以被意识引导的宇宙本源能量称之为灵气的话——在现代社会,已经稀薄到几乎无法感知和利用的程度。
周老话锋一转:“但是,‘道’还在。宇宙的根本规律从未改变。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接近它。科学,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主流的‘修真’法门!我们用粒子对撞机去观察微观世界的‘道’,用太空望远镜去探寻宏观宇宙的‘道’,用数学模型去描述‘道’的运行。而‘道石’,则是我们结合了远古的‘悟道’理念和高等文明的‘科技’手段,创造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法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颗石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一颗石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