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的节奏,永远是多个声部交织的进行曲。当自行火炮项目在底盘适配的难题中稳步推进时,另一条主线——“太行-1型”坦克的生产,依旧以稳定而有力的节拍,持续输出着钢铁力量。就在那台被改造的自行火炮底盘还在工位上接受“骨骼强化”时,总装车间里,又一头钢铁巨兽发出了它诞生后的第一声低沉咆哮。
“太行-104”号坦克,披挂着崭新的黄绿色涂装,履带铿锵地碾过车间地面,稳稳地停在了交付区。与它的三位兄长相比,它在外观上并无二致,但内里却凝聚着瓦窑堡工匠们持续优化的心血:发动机与传动轴的对接更加顺滑,减少了恼人的共振;炮塔座圈的齿轮啮合间隙调整得更为精准,旋转时几乎听不到杂音;甚至连车内通话器的线束都做了更好的固定,避免了在颠簸中脱落。
“嘿,这‘老四’可比它大哥当年出来的时候精神多了!”总装班长老赵用棉纱擦着手上的油污,满意地打量着他们的最新作品,语气里充满了“看孩子长大”般的欣慰,“瞧瞧这焊缝,多平整!听听这发动机,多稳当!咱们这手艺,可是越来越溜了!”
负责最后调试的田方从炮塔里钻出来,拍了拍车身上那隐约可见的、如同鱼鳞般整齐排列的改进型坡口焊接痕迹,笑道:“熟能生巧嘛!现在咱们用的这种碱性焊条和分段退焊法,再加上王老铁他们保证的钢板坡口精度,这焊缝强度,扛鬼子那破37炮绝对没问题!这‘铁牛’的皮,是越来越厚实了!”
这第四辆坦克的下线,标志着装甲连的编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按照新的编制表,装甲连下辖两个坦克排,每排三辆坦克,加上连部指挥车,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具备相当突击能力的装甲拳头。当“太行-104”在官兵们殷切的目光中,轰鸣着驶离瓦窑堡,前往前线与它的兄弟们汇合时,所有人都明白,这支初生的钢铁力量,又将迎来一次质的提升。
前线的雷连长接到新车,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他那大嗓门隔着步话机都能震得人耳朵发麻:“哈哈哈!好!太好了!又添了一头壮实的‘铁牛’!这下咱们一个排三辆车,摆开阵势,那才叫一个威风!林主任,瓦窑堡的同志们,我老雷代表全连谢谢你们了!你们就瞧好吧,咱们肯定用这帮铁家伙,打出个样儿来!”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不久后,八路军晋西北纵队决定拔除日军设在交通要道上的一颗钉子——黑石台据点。这个据点地理位置险要,建在一个土坡上,俯瞰着周边数条道路。日军在此经营日久,修筑了高大的夯土围墙,墙外挖有深壕,布设了铁丝网和雷区,围墙四角建有坚固的砖石碉堡,配备了重机枪和掷弹筒,驻有一个加强中队的日军,约三百余人,火力配置强,工事坚固,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以往八路军缺乏重武器,几次攻击都因无法有效摧毁其工事而受挫。
这一次,纵队首长下定决心,将刚刚完成扩编、士气正旺的装甲连投入了战斗,命令其配属主力步兵团,负责为步兵打开突破口。
战斗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打响。八路军炮兵首先用数量有限的迫击炮和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对据点进行骚扰性射击,吸引日军火力。天色微明时,真正的杀招亮出。
隐藏在进攻出发阵地的六辆“太行-1型”坦克,同时发动了引擎,低沉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在雷连长的统一指挥下,坦克排成前二后四的突击队形,引导着身后如潮水般的步兵,向着黑石台据点发起了冲击。
据点里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洪流惊呆了。他们从未在华北的战场上见过成建制的中国坦克部队!惊慌失措的日军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命令所有火力向坦克射击。
“叮叮当当……”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子弹和三八大盖的步枪弹打在坦克的正面装甲上,只能溅起零星的火花,留下浅浅的白痕,如同隔靴搔痒。偶尔有几发掷弹筒的榴弹在坦克附近爆炸,冲击波也只是让车体微微晃动,根本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各车注意!保持队形!瞄准围墙根部,用榴弹,给我轰开它!”雷连长在指挥车里沉着下令。
冲在最前面的“太行-101”和“102”率先在七八百米的距离上短停、瞄准。炮口猛地喷出一团巨大的火光和浓烟,两颗105毫米高爆榴弹呼啸着飞出,精准地砸在了据点的夯土围墙根部。
“轰!轰!”两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夯土围墙就像被巨人用重锤猛击了两下,顿时被炸开了两个巨大的豁口,砖石泥土四散飞溅,墙上的日军被震得东倒西歪。
“打得好!继续轰!把口子扩大!”雷连长兴奋地吼道。
后续跟上的坦克也纷纷开火,105毫米榴弹如同重锤,一锤一锤地砸在围墙上,将豁口不断扩大、连接,最终形成了几段足以让步兵快速通过的崩塌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长征,军工崛起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