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殿的空气仿佛凝固成冰,御案上那叠密封的卷宗,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满朝文武坐立难安。
沈砚八百里加急送来的通敌密信、沿海布防图,还有周显的供词,桩桩件件都直指内阁首辅徐阶一党,在平静的朝堂之上,炸响了一声惊雷。
“陛下!此乃沈砚构陷!”徐阶须发戟张,越众而出,重重叩首于金砖之上,“沈砚不过一介武夫,侥幸平定沿海之乱,便居功自傲,意图攀咬重臣,搅乱朝局!
臣追随陛下多年,忠心耿耿,岂会做出通敌卖国之事?这定是沈砚与周显有私怨,伪造证据,嫁祸于臣!”
他身后的党羽纷纷附和,户部尚书李嵩、礼部侍郎王彦等人接连出列,或言辞恳切地为徐阶辩白,或声色俱厉地弹劾沈砚“恃功而骄,诬陷忠良”。
朝堂之上,瞬间分成两派,徐阶一党拼死反扑,清流官员则据理力争,争论之声几乎要掀翻殿顶。
“徐阁老此言差矣!”杨清源手持密信副本,朗声道,“这些密信笔迹经大理寺、翰林院多方验证,确系周显亲笔,且信中提及的走私路线、联络暗号,皆与卡尔文基地搜出的账本相互印证,绝非伪造!周显身为徐阁老门生,若非得到阁老默许,怎敢如此胆大妄为,勾结外敌?”
御史大夫张彦亦上前一步:“陛下,沈砚将军冒死搜获铁证,揭露通敌阴谋,乃是大功一件!
徐阁老一党急于撇清关系,反咬一口,未免太过可疑!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严惩通敌卖国者,以正朝纲!”
两派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乾清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御座之上,嘉靖帝面色沉凝,指尖摩挲着御案边缘,目光扫过殿中争论的官员,心中自有盘算。
他怎会不知徐阶一党根基深厚,此事牵连甚广?沈砚送来的证据确凿无疑,周显通敌已是铁案,而徐阶作为其恩师,说毫无干系,未免太过牵强。
拔除这股通敌势力,不仅能清除朝堂蛀虫,更能借机打压徐阶一党的气焰,巩固皇权,这自然是嘉靖帝乐于见到的。
可与此同时,一丝隐忧也在他心中悄然滋生。沈砚太过年轻,不过三十余岁,便已屡立奇功——平定东南倭患、揭露孙德海走私案、捣毁卡尔文秘密基地,如今更是手握徐阶一党的通敌铁证,搅动朝堂风云。这般才干与魄力,放眼整个大明,鲜有匹敌者。
更让嘉靖帝忌惮的是,沈砚已然卷入了最高层的党争。他与清流官员交好,又因沈砚案与曹吉祥结怨,如今更是直接将矛头指向徐阶这位内阁首辅。如此一来,沈砚便不再是单纯的地方能臣,而成了朝堂派系斗争中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甚至可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
功高震主,古往今来,皆是大忌。嘉靖帝深谙帝王平衡之术,他需要能臣为自己效力,却绝不允许任何臣子的势力膨胀到威胁皇权的地步。沈砚的存在,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能斩除奸佞,也可能反过来伤及自身。
“够了。”嘉靖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殿中的争论。“此事牵扯甚广,不宜草率定论。”他目光转向徐阶,“徐阶,你身为内阁首辅,管教门生无方,致其通敌卖国,酿成大错,着罚俸五年,闭门思过。周显通敌一案,交由三法司彻查,凡牵涉者,一律严惩不贷!”
徐阶心中一松,虽受了罚,但总算暂时保住了相位,连忙叩首谢恩:“臣谢陛下宽宏大量,臣定当闭门思过,约束门生故吏。”
清流官员们却面露失望,没想到陛下竟只是轻轻罚了徐阶,并未深究。杨清源还想再奏,却被嘉靖帝一个眼神制止。
嘉靖帝话锋一转,谈及沈砚:“沈砚平定沿海倭患,揭露通敌阴谋,护国安民,功勋卓着。特加封其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衔,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以彰其功。”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哗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乃是正三品虚衔,虽品级不低,却无实权。紧接着,嘉靖帝的下一句话,更是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真正意图。
“沈砚在江南辛劳多年,积劳成疾。朕念其有功,亦怜其辛苦,特将其调入京城,任通政使司右通政,正四品。即刻启程赴任,协助处理奏章传递之事,也好在京中休养。”
明升暗降!所有人心中都冒出了这四个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虽是虚衔,却也是正三品,而通政使司右通政不过是正四品,看似平调,实则是将沈砚从手握兵权、节制一方的封疆大吏,变成了一个负责传递奏章的京官,实权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将他调入京城,置于皇帝的眼皮底下,便于掌控,也断了他在江南继续培植势力的可能。
徐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沈砚虽未被扳倒,却也被削去了实权,调离了江南,这对他而言,已是最好的结果。清流官员们则面露忧色,却不敢多言,只能暗自为沈砚惋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权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权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