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困局思破壁,暗棋落无声
官舍窗外的雨接连下了三日,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窗棂,如同沈砚此刻纷乱却又逐渐清晰的思绪。他被停职软禁已有五日,这五日里,他没有焦躁,反而沉下心来,将前前后后的事情梳理了一遍——张明远坐镇知府之位,把控州衙实权;孙承业分管漕运粮储,负责账目与仓储,是具体经办人;宋老七漕帮则掌控漕运运输,虚报损耗、抬高运费,三人形成了稳固的铁三角。而贾文和,身为通判,却是巡抚王守诚派来的耳目,他看似与张明远为伍,实则未必真心相助,更多是在观望局势,为自己谋后路。
“大人,您这几日都在琢磨对策,可有头绪了?”周墨端来一碗热粥,见沈砚对着窗外的雨幕出神,忍不住问道。
沈砚转过身,接过热粥,眼神清明:“头绪有了。张明远三人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各有软肋。张明远贪权,孙承业贪财却胆小,宋老七蛮横却根基在漕帮。想要破局,就得从他们的软肋下手——一是拿到漕运弊案的实据,二是分化他们的联盟。”
周墨眼睛一亮:“大人有具体法子了?”
“嗯。”沈砚点头,“你今晚悄悄离开官舍,去云崖县一趟,找到张顺,让他立刻来见我。记住,务必隐蔽,别让衙役发现。”
张顺曾是沈砚在云崖县任知县时的下属,为人机灵,做事可靠,如今已升任云崖县丞。他在云崖县根基深厚,尤其熟悉漕口的情况,与当地几个小漕帮也有旧交——这正是沈砚要启用他的原因。
当晚,周墨避开看守衙役的视线,悄悄离开官舍,快马加鞭赶往云崖县。次日深夜,张顺便跟着周墨,乔装成送菜的农户,混入了淮安城,来到沈砚的官舍。
“属下张顺,参见大人!”张顺一见到沈砚,立刻拱手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激动。
沈砚扶起他,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道:“张顺,今日找你前来,是有要事托付。你在云崖漕口人脉广,认识宋老七漕帮的人吗?”
张顺点头道:“回大人,属下认识几个宋老七手下的底层漕工,都是云崖本地人,以前在小漕帮混过,后来才投靠了宋老七。他们对宋老七的蛮横早有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
“很好。”沈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要你利用旧关系,找到这几个漕工,要么重金收买,要么抓住他们的把柄胁迫,务必让他们交出证据——我要宋老七漕帮实际运载量、沿途漕粮损耗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他虚报损耗、中饱私囊的证据,比如私设的‘黑账’,或是他与孙承业勾结的书信。记住,此事绝不能声张,一旦暴露,你我都难辞其咎。”
张顺神色一凛,立刻应道:“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办妥!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会把证据给大人带回来!”
送走张顺后,沈砚又看向周墨:“周墨,接下来该分化他们了。你去一趟州衙附近的茶馆,找个机会在贾文和常去的雅间外‘无意’提及,就说巡抚王大人对淮安漕运巨额亏空极为不满,已经暗中派人来调查,还说张明远是淮安知府,出了这么大的事,很可能会被朝廷推出去顶罪。重点要提,孙承业作为漕运粮储的具体经办人,账目都是他经手的,到时候肯定首当其冲,跑不了干系。”
周墨立刻明白过来:“大人是想让贾文和听到这话,再由他传给孙承业,让孙承业恐慌?”
“没错。”沈砚点头,“贾文和是巡抚的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前程,一旦知道巡抚在调查,肯定会想办法撇清关系。而孙承业胆小怕事,得知自己可能被当替罪羊,必然会动摇。只要他们之间出现裂痕,这铁三角就不攻自破了。”
次日午后,州衙附近的“清风茶馆”里,人声鼎沸。贾文和身着便服,坐在二楼雅间内,一边喝茶,一边听着楼下的说书先生讲古。就在这时,雅间外传来两个茶客的交谈声——正是周墨和他乔装的同伴。
“你听说了吗?巡抚王大人最近发了火,说是淮安漕运亏空太大,已经派人来查了!”周墨的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能让雅间内的贾文和听到。
“真的假的?那淮安知府张大人岂不是要倒霉了?”同伴配合着问道。
“可不是嘛!”周墨叹了口气,“听说这亏空的账目都是孙主簿经手的,到时候朝廷要追责,张大人肯定会把责任推给孙主簿,毕竟孙主簿是具体办事的,他这个知府顶多是个监管不力的罪名,可孙主簿就惨了,说不定要掉脑袋呢!”
雅间内的贾文和听到这话,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眼神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原本以为张明远只是小打小闹,克扣些漕银,没想到亏空竟大到惊动了巡抚,还派了人来调查。此事若是处理不好,别说张明远,就连他这个通判都可能受到牵连。
他立刻没了喝茶的心思,起身结了账,匆匆离开茶馆,直奔州衙。回到州衙后,贾文和第一时间写了一封密信,详细说明了沈砚被停职的缘由、常平仓粮囤亏空的实情,并着重强调此事皆由张明远主导,孙承业协助,自己只是“旁观者”,并未参与其中,随后将密信交给心腹,快马加鞭送往巡抚衙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第一权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权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