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苏念桃办公桌的宣纸上,墨迹未干的“女性自强,手艺立身”八个字,在光影里透着温润的力量。桌上刚送来的市妇联文件还带着油墨香,上面“邀请苏念桃同志整理创业经验,编撰农村女性创业指导读物”的字样,让她指尖轻轻摩挲了许久。
这已经是妇联第三次发来邀请了。自从“念桃酱菜”成为省内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苏念桃作为返乡创业女性代表,多次被邀请分享经验。可出书这件事,她一直犹豫——自己没读过多少书,创业全凭一股蛮劲和摸索出来的经验,怕写出来的东西不够专业,误了想创业的姐妹。
“苏总,妇联的王主任又来电话了,说很多农村姐妹都盼着你能分享点实在的经验,她们想创业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助手推门进来,递过手机,“王主任说,你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对她们来说都是金贵的教训。”
苏念桃接过手机,王主任温和的声音传来:“念桃,我知道你怕写不好,但姐妹们要的不是高深的理论,是能照着做的实在办法。现在农村女性创业意愿越来越强,可资金不足、没技术、怕风险,还有家庭照护的牵绊,好多人空有想法不敢动。你从一个小作坊做到现在的规模,这些问题你都解决过,你的经验就是最好的教材。”
王主任的话戳中了苏念桃的心。她想起自己创业初期,为了凑启动资金,跑遍了全村亲戚;想起因为不懂法律,被小作坊仿冒却不知如何维权;想起既要盯着生产线,又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深夜在车间里偷偷抹眼泪的日子。还有张婶、李姨,还有厂里那些跟着她的农村妇女,谁不是在家庭和生计之间苦苦支撑?
“王主任,我答应了。”苏念桃深吸一口气,“我不写虚的,就把自己怎么起步、怎么解决资金、怎么避坑、怎么平衡家庭和创业的实在经验写出来,让姐妹们能看得懂、用得上。”
挂了电话,苏念桃立刻整理出厚厚的创业笔记。那是她五年来随手记录的心得,有失败的教训,比如第一次批量生产时没把控好温度导致酱菜变质,损失了两万块;有成功的经验,比如如何申请农村创业小额贷款,如何和商超谈合作;还有维权的细节,比如商标注册的流程、遇到仿冒如何固定证据。她还特意找来厂里的老员工,听她们回忆创业初期的困难,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也补充进去。
整理书稿的日子,苏念桃把大部分工作交给了副手,自己则挤时间趴在办公桌前写。白天忙完厂里的事,晚上就坐在灯下,一笔一划地写,遇到记不清的细节,就给当初帮过她的银行信贷员、市场监管局的张科长打电话核实。她不想写华丽的辞藻,只用最朴实的语言,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注意事项说清楚。
“农村女性创业,别一开始就想着做大做强,先从小成本、自己熟悉的手艺入手。”她在书稿里写道,“比如会做酱菜就先做小批量试销,会做针线活就先接周边的订单,启动资金不够,就去申请政府的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能贷30万,期限最长3年,利息还低。”
针对家庭与事业平衡的难题,她结合自己的经历写道:“别逼自己做‘完美妈妈’和‘完美创业者’,可以和家人商量分工,比如我当初就和我弟约定,我管生产技术,他管市场销售,农忙时让公婆帮忙照看孩子。创业项目尽量选能在家附近做的,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这才是农村女性最实在的需求。”
对于风险规避,她更是倾囊相授:“产品一定要先做质量检测,办齐相关证件,别像有些姐妹那样,卖自家产的蜂蜜都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被处罚;商标要提前注册,包装设计可以申请专利,遇到仿冒别慌,保存好证据,找工商部门和律师帮忙;初期别盲目扩张,先做小范围试销,根据市场反馈调整,避免库存积压。”
三个月后,书稿终于完成。妇联特意找了专业的编辑帮忙校对排版,书名定为《念桃创业心得》,封面用了厂区的照片:苏念桃和女工们在陶坛旁劳作,脸上满是笑容,下方印着“靠手艺立足,用勇气追梦”的副标题。
图书首发式定在市图书馆,来了不少人,有想创业的农村妇女,有高校的创业指导老师,还有各地的妇联干部。苏念桃穿着简单的棉布外套,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写作初衷:“我写这本书,不是想当什么作家,就是想告诉姐妹们,农村女性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创业不难,难的是敢开始,难的是能坚持,难的是会避坑。”
没想到,这本书一上市就成了热销品。书店里,不少农村妇女拿着书认真翻阅,有的还在书页上做笔记;电商平台上,短短一周就卖出了三千多本,评论区里满是好评:“苏总的书太实在了,申请贷款的流程写得明明白白,我照着准备材料,真的贷到了5万”“原来平衡家庭和创业这么有讲究,再也不用因为顾不上孩子内疚了”“里面说的从小成本起步,我试着做了家乡的笋干,先在集市上卖,已经赚了两千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