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的县城集市,比冬日里热闹了数倍。晨光刚漫过屋檐,苏念桃的“念桃卤味摊”前就排起了长队,竹制的案台上,卤得油光锃亮的鸡、鸭、豆干码得整整齐齐,琥珀色的卤汁在瓷盆里微微荡漾,浓郁的香气顺着风飘出去老远,勾得路过的人直咽口水。
“念桃,给我斩半只卤鸡,要带腿的!”排在最前面的是住在东街的老主顾李大爷,他拄着拐杖,笑着说,“我家小孙子今天过生日,就爱吃你家的卤鸡,说比别处的香,不柴不腻。”
“好嘞李大爷!”苏念桃手起刀落,锋利的菜刀在卤鸡身上游走,精准地斩成块,再舀上两勺滚烫的卤汁浇在上面,“您拿好,刚出锅没多久,还热乎着呢,小孙子肯定爱吃。”
李大爷接过油纸包,闻了闻香味,满意地笑了:“还是你家实在,分量足,味道正。不像有些摊子,看着挺大,吃着没味儿。”
说话间,又有几个顾客围了上来,有的要卤豆干,有的要卤海带,还有人特意来买她新推出的卤鸭翅——这是她开春后琢磨的新品,用八角、桂皮、香叶等十几味香料慢卤两个时辰,翅尖入味,肉质紧实,一推出就成了抢手货。
苏念桃手脚麻利地招呼着客人,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带着笑。自从去年冬天提交了商标申请,她就更用心在生意上了,不仅扩大了摊位,还增加了好几样卤味品类,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处理食材、熬卤汤,忙到天黑才回家。凭着实打实的味道和公道的价格,“念桃卤味”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县城里的人爱来买,就连周边村镇的人,也会特意赶过来。
可她没注意到,不远处的巷口,一双阴鸷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她的摊子——那是“刘记卤味”的老板刘黑心。
刘记是县城里的老牌卤味店,开了快二十年,以前在县城里独一份,生意红火得很。可自从苏念桃的卤味摊摆起来,刘记的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刘黑心眼看着苏念桃的摊子前人头攒动,自己店里却冷冷清清,心里像被猫抓似的难受,尤其是听说苏念桃还要注册商标,更是坐立难安。
“老板,您看她那儿,又排起长队了。”刘黑心身边的伙计小三子低声说,“咱们店里今天一上午才卖出去半只鸡,再这么下去,怕是撑不下去了。”
刘黑心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眼神阴狠:“撑不下去?凭什么她一个毛丫头能抢走我的生意?不就是会做点卤味吗?我就不信,我做了二十年卤味,还比不过她!”
其实刘黑心早就派人去苏念桃的摊子上买过卤味,让后厨的师傅照着味道模仿。可苏念桃的卤汤有自己的门道——她用的是老母鸡、猪大骨熬的底汤,香料配比也是反复琢磨过的,卤制时间更是卡得精准,少一分不入味,多一分肉柴。刘记的师傅试了十几次,都没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味道,只能模仿个七八分相似,口感差了一大截。
“可咱们的味道……确实不如她的啊。”小三子有些心虚,“上次我买了她的卤豆干,比咱们家的嫩,还更入味。”
“味道不行,就用价格凑!”刘黑心咬着牙说,“她的卤鸡卖八毛一斤,咱们就卖六毛!卤豆干她卖四毛,咱们就卖两毛!我就不信,老百姓不图便宜!”
小三子愣了一下:“便宜两毛?那咱们岂不是要亏本?”
“亏?先把她的生意抢过来再说!”刘黑心冷笑一声,“等她撑不下去了,集市上就只剩咱们一家卤味,到时候价格还不是我说了算?至于味道,普通人吃不出那么多差别,只要便宜,就有的是人买!”
当天下午,刘记卤味就变了价。小三子拿着个大喇叭,在集市上四处吆喝:“刘记卤味大降价!卤鸡六毛一斤,卤豆干两毛一斤!老牌老店,味道正宗,走过路过别错过!”
这一吆喝,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八十年代初,老百姓过日子都精打细算,一斤便宜两毛,买一只鸡就能省好几毛钱,对大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原本在苏念桃摊子前排队的几个顾客,听见吆喝声,犹豫了一下,转身就往刘记的方向去了。
“哎,便宜两毛呢,要不咱们去刘记看看?”
“刘记是老牌子了,以前也吃过,还行,便宜点划算。”
“也是,省下来的钱能买半斤菜了。”
眼看着排队的人少了一半,苏念桃心里咯噔一下。她抬头看向刘记的方向,只见那里围了不少人,小三子正忙着称卤味,脸上得意洋洋的。
苏念桃心里清楚,刘记这是故意降价抢生意。她咬了咬唇,没有降价——她的卤味用的都是新鲜食材,老母鸡、猪大骨熬汤,香料也都是上等的,成本本来就比刘记的高,要是也降价,肯定要亏本,而且她也不想用低价去打价格战,坏了自己的口碑。
可接下来的几天,情况越来越糟。刘记的低价策略确实管用,每天都有不少顾客被吸引过去,苏念桃的生意一落千丈,有时候一上午都卖不出多少,卤好的鸡、鸭放久了,口感就差了,只能自己带回家吃,心疼得不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