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等一起去军营看看。”
江浩将手中的竹简往案上一放,语气干脆利落。
既然简雍、田豫这两位新到的臂助已在眼前,他也没心思再处理那些琐碎政务了。
当务之急,是检视这支即将出征的队伍,看看士兵的精气神,摸摸器械的成色,点算点算粮草的储备。
“好”
刘备应道,随即又略带歉意地对简雍和田豫笑了笑
“只是辛苦宪和、国让了,远道而来,本该设宴洗尘,歇息片刻,却又要劳烦二位随我等奔波。”
“无妨,正欲一观玄德公麾下军容。”
简雍掸了掸宽大的衣袖,兴致盎然。
“豫亦愿往”
田豫年轻的脸上满是期待,声音铿锵有力。
一行人随即起身,张英带着三十余名身披皮甲、腰挎环首刀的精锐亲兵紧随其后。
军营设在离平原县城约三里外的一片开阔地。
策马出城不久,视野便豁然开朗。
左边是一片葱郁的林子,深秋的树叶染上了金黄与火红;
右边则是蜿蜒流淌的马颊河,河水清澈,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军士取水生活都很方便。
远远望去,数百顶灰褐色的军帐如同雨后蘑菇般散落在河畔平野上。
由于扩军仓促,时间紧迫,营寨外围并未竖起坚实的木栅栏,只是用削尖的粗木捆扎成的鹿角稀疏地围了一圈,权作屏障。
原本的旧营寨太小,关羽果断舍弃,选择了这块依林傍水、进退皆宜的新址。
在这块地界谁敢袭营就是来送菜,他的大刀可不是开玩笑的。
……
马蹄声由远及近,惊动了营门守卫。
辕门处,关羽和张飞早已闻讯迎了出来。
“大哥。”
张飞声如洪钟,黑脸上绽开热情的笑容,几步抢上前来,蒲扇般的大手习惯性地想去拍刘备的肩膀,
又似乎觉得不妥,硬生生在半空顿住,挠了挠头。
“大哥。”
关羽动作沉稳得多,他翻身下马,丹凤眼微眯,一手抚过胸前长髯,一手按着腰间佩刀,对刘备抱拳行礼。
他目光如电,扫过刘备身后的简雍和田豫,在后者年轻却坚毅的脸上略作停留。
“二弟、三弟辛苦了。”
刘备欣慰地看着两位结义兄弟,随即侧身引荐
“这位是简雍简宪和,老友了;这位是田豫田国让,少年英才,新入我军中。
宪和将接替张英,任主记兼粮草官;国让则领一曲之兵,为曲长。”
他顿了顿,补充道“皆是惟清与我共同议定。”
关羽目光转向江浩,微微颔首,眼神中流露出信任。
张飞更是咧嘴笑道:“江先生安排的人,定然没错。宪和兄的辩才,俺老张佩服。国让小兄弟,以后就是自家兄弟了。”
“关将军,张将军。”
简雍依旧带着他那标志性的懒散笑意,随意拱了拱手。
田豫则挺直腰板,抱拳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豫见过二位将军。”
“咚咚咚”
寒暄之后,关羽大步走向辕门旁一面漆成朱红色、足有半人高的大鼓前。
他抓起沉重的鼓槌,猛地挥臂砸下。
沉闷雄浑的鼓声如同滚雷,骤然炸响,瞬间撕破了军营原有的嘈杂,远远地传荡开去。
这是军中最高级别的集合号令。
正午的阳光炽烈,万里无云。
鼓声所至,军营如同被投入巨石的蚁穴,瞬间沸腾起来。
“集合,快集合。”
“他娘的,敲集合鼓了,快。”
“什长,队率。集合点在哪?”
第一通鼓(约三百三十响)毕,营中空地上已迅速集结起千余人。
这些人动作利落,队列整齐,眼神锐利,正是刘备带来的五百涿郡老卒和最早一批严格训练的新兵。
他们如同磐石般矗立,鸦雀无声。
第二通鼓响,营帐中涌出的人流更加汹涌。
这是后续招募、初步受训过的新兵。
他们在各自什长、队率、屯长的呼喝指挥下,虽然略显忙乱,队列也远不如老兵齐整,但总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了位置,勉强组成了方阵。
尘土被纷乱的脚步扬起,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皮革的气息。
第三通鼓(合计约千响)敲完,用了约一刻钟的时间。
此刻校场上已站满了黑压压的人头,粗粗看去约有四千九百人。
然而,还有百余人或揉着惺忪睡眼,或提着歪斜的衣带,或互相拉扯着,稀稀拉拉、骂骂咧咧地从营帐区慢悠悠晃荡出来,显然迟到了。
江浩望着这最后一批散漫的身影,眉头紧紧锁起,眼中闪过一丝冷厉。他侧身凑近刘备耳边,压低声音,语速极快地说着什么。
站在稍后位置的田豫隐约捕捉到“军纪涣散…当惩戒…赶出军营…以儆效尤…”等字眼,心头猛地一跳。
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江主簿,行事竟如此果决狠辣?
他不由得握紧了拳头,既紧张又期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