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南风北渐与情定终身
腊月的岭南,依然温暖如春。秦墨站在深圳特区的高楼上,俯瞰着脚下这片沸腾的土地。远处,吊塔林立,新建筑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近处,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行色匆匆。
“秦组长,这是深圳开发区提供的资料。”组员小陈递过一摞文件,语气中带着兴奋,“他们去年的引资额,相当于我们全省的总和!”
秦墨接过材料,心中波澜起伏。这就是1996年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他记忆中2025年的国际大都市相比,此刻的深圳还带着拓荒的粗粝,但已显露出惊人的活力。
考察团一行十人,由秦墨带队,用两周时间走访了深圳、珠海、东莞等地。白天参观企业、座谈交流,晚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每晚回到宾馆,秦墨都会给林芷若写信,分享当天的见闻和思考。
“这里的干部思想解放,敢闯敢试。他们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让我深受震撼...”笔尖在信纸上沙沙作响,秦墨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林芷若阅读时专注的神情。
考察进行到第十天,在东莞一家合资企业参观时,秦墨意外地遇到了前世的一位熟人——港商李先生。此时的他正值壮年,正在内地寻找投资机会。
“秦组长年轻有为啊!”李先生握着秦墨的手,目光敏锐,“听说你们省也在搞开发区建设?有没有兴趣合作?”
若是前世,秦墨定会抓住这个机会。但此刻,他只是礼貌地回应:“欢迎李先生到我们省考察投资环境,我们一定做好服务。”
当晚,他在信中写道:“...今天遇到一位港商,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梦想。但现在,我更加确信,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个人财富的积累,而在于能为更多人创造机会...”
考察结束前夜,秦墨独自站在宾馆窗前,望着深圳璀璨的夜景。他想起山阳那些还在困境中挣扎的国有企业,想起父亲维修铺里那些下岗再就业的老师傅。一个想法在心中逐渐清晰:他要把在南方看到的经验,结合本省实际,走出一条适合内陆省份的改革发展之路。
回到省城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秦墨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考察报告的撰写工作。他借鉴南方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大胆建议:简化审批流程、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鼓励发展民营经济...
报告完成后,引起了委领导的重视。分管副主任特意召见秦墨:“小秦,报告很有见地。但有些建议比较超前,需要慎重研究。这样吧,你先回家过年,节后我们再详细讨论。”
腊月二十八,秦墨终于踏上了返回山阳的列车。车厢里挤满了返乡的旅客,空气中弥漫着泡面味和乡音。他小心地护着给家人和林芷若准备的礼物——给父亲的是一条真皮腰带,给母亲的是一件羊毛衫,给林芷若的则是在深圳精心挑选的一条丝巾和几本经济管理书籍。
火车抵达山阳时已是傍晚。走出站台,秦墨一眼就看到了等在风雪中的林芷若。她穿着红色的羽绒服,像一团温暖的火焰。
“等很久了吧?”秦墨快步上前,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伞。
“刚到。”林芷若微笑着,目光落在他略显疲惫的脸上,“瘦了。”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秦墨心中一暖。两人并肩走在飘雪的街道上,伞下的空间狭小而温暖。
“给你带了礼物。”秦墨从包里取出包装精美的盒子。
林芷若打开盒子,看到丝巾和书籍,眼睛一亮:“真好看!这本《现代企业管理》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在深圳书店看到的,觉得你会喜欢。”秦墨看着她欣喜的样子,忍不住说:“芷若,这次去南方,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我想在改革发展中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你...愿意支持我吗?”
林芷若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我一直在支持你,不是吗?”
雪花飘落在伞面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在这一刻,秦墨清晰地感受到,这段感情已经深深扎根。
这个春节,秦家格外热闹。秦志刚的维修铺生意红火,还带动了几个下岗工友再就业;张爱珍被街道评为“再就业标兵”,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年夜饭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墨儿,你上次说的那个‘家电以旧换新’的主意真好!”秦志刚给儿子夹了块红烧肉,“过年这几天,好多老顾客来问什么时候能搞这个活动。”
秦墨笑着说:“爸,您可以先做个试点,比如旧电视折价换新电视,旧冰箱折价换新冰箱。这样既能促进消费,又能帮顾客处理旧家电。”
“这个主意好!”秦志刚兴奋地拍大腿,“过了年我就着手准备。”
正月初二,秦墨按约定去林芷若家拜访。这是他第一次正式登门,特意带了从广东带回来的特产。林家住在一栋老式筒子楼里,陈设简朴但整洁温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