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意外的机遇
十一月的山阳市,北风开始带来些许寒意,行道树的叶子已落了大半。秦墨在市政府办综合科的工作,进入了一种表面平静、内里却微妙的状态。他依旧按时上下班,完成分内工作,但那份疏离和谨慎显而易见。他像一只受过惊的兔子,竖起耳朵,时刻警惕着周围的风吹草动,生怕一不小心又陷入仕途的泥沼。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开玩笑,而且是不期而至的那种。
这天下午,科室里的气氛有些不同寻常。王科长被秘书长一个电话叫去开会,回来时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
“都停一下手里的活,开个紧急短会。”王振山的声音带着少有的凝重。
众人围坐过来,连平时不太参与核心任务的老黄也放下了笔。
“刚接到的任务,很急,也很重要。”王科长清了清嗓子,“省里刚刚下发了一个征求意见通知,是关于编制我省‘九五’计划纲要(草案)的。要求各地市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月底前就要报省发改委。”
“九五计划?”小张嘀咕了一句,“这可是个大框架,咱们市里能提多少意见?”
王科长摇摇头:“这次不一样。省里强调,要解放思想,大胆设想,特别鼓励在优化创业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提出新思路。听说,省里主要领导很关注这个事,好的建议可能会被直接吸纳。”
他顿了顿,目光在几人脸上扫过:“秘书长把咱们科室定为牵头起草单位,要求我们在一周内拿出一个高质量的初稿。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得动起来。”
科室里一片寂静。“九五计划”是关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的顶层设计,层级太高,而地市层面的建议往往容易流于空泛,很难写出彩,反而容易暴露短处。
“老王,这担子可不轻啊。”老黄推了推眼镜,面露难色,“宏观层面的东西,把握起来有难度。”
“我知道。”王科长叹了口气,“但这是硬任务。这样,老黄,你经验丰富,负责牵头,重点把握政策和文字的严谨性。小张、小李,你们负责收集整理基础资料,特别是本市的经济数据和发展现状。”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尽量降低存在感的秦墨身上,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秦墨,你也参与进来,主要负责……嗯,协助收集资料,并从年轻人、从新的角度想想,特别是在优化创业环境、鼓励社会发展活力这方面,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想法可以参考。不要有压力,主要是学习。”
秦墨心里咯噔一下,又是“新想法”?他本能地想拒绝,但看到王科长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知道,这差事推不掉,但打定主意,这次绝对只带耳朵不带嘴,坚决不发表任何“超纲”的见解。
接下来的几天,科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老黄带着小张小李埋头在浩如烟海的文件和资料里,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冥思苦想。秦墨则老老实实地跑图书馆、查档案,把能找到的关于国家政策导向、兄弟省市经验做法的资料都搜集起来,规规矩矩地整理好,交给老黄,绝不多说一句。
他甚至在资料堆里发现了一些来自昆仑策研究院等机构的内部研讨材料,其中提到了优化从政环境、社会环境和创业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警惕“政策导向鼓励短期行为”、“形象工程”等深刻问题。这些观点在1995年显得颇为大胆和前卫。秦墨看到时,内心波动了一下,这和他记忆中未来几年会暴露的一些弊端不谋而合。但他强行按捺住了点评的冲动,只是默默地将这些材料归入“参考”一类,未做任何标记。
他不断地提醒自己:稳住,秦墨!你的目标是攒钱南下,不是在这里挥斥方遒。言多必失,上次的教训还不够吗?
然而,就在任务截止的前两天,一个意外打破了平静。老黄因为连续熬夜赶稿,加上年纪大了,突发急性肠胃炎,被送进了医院挂水,医生要求至少休息三天。
消息传来,科室里顿时乱了阵脚。初稿还只是个粗糙的框架,核心内容和亮点远未成形。王科长急得嘴角起泡,在办公室里直转圈。
“这可怎么办?秘书长后天就要听汇报了!”王科长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他看着小张和小李,两人虽然努力,但显然还难以独自扛起这样重要的稿子。最后,他的目光又一次,带着一种近乎无奈的期望,定格在秦墨身上。
“秦墨……”王科长的声音有些干涩,“现在老黄病倒,稿子才完成一半。这里面,你之前整理的那些关于创业环境、社会发展的资料,我觉得有些角度还挺新。眼下实在是没人了,你能不能……试着把老黄留下的部分,特别是关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化发展环境’那块,初步整合一下?不用有太大负担,就当是整理素材,弄个草稿出来,我再来把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