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露锋芒的无奈
秋意渐深,山阳市政府大院里的老槐树开始扑簌簌地落叶。秦墨坐在靠门的办公桌前,望着窗外发呆。他来市府办综合科已经两个月了,却依然感觉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
那天老黄在吸烟点的一番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漾开了圈圈涟漪。他原以为自己伪装得天衣无缝,没想到早已被这位老笔杆子看穿。更让他不安的是,科里其他人看他的眼神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少了几分最初的轻视,多了几分探究和谨慎。
“小秦,”王科长抱着一摞文件从办公室门口经过,停下脚步,“十分钟后小会议室开个短会,关于下周全省政府系统信息工作座谈会的事情,你也参加一下。”
秦墨愣了一下,连忙应声:“好的,科长。”
这是秦墨第一次被要求参加科室的小型工作会议。以往这种涉及具体业务分工的会议,王科长基本不会特意叫他。看来,老黄似乎私下和王科长交流过什么。
十分钟后,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王科长、老黄、小张、小李和秦墨围坐一圈。王科长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情况:省里即将召开信息工作座谈会,要求各地市提交本年度信息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思路,同时还要准备一篇高质量的经验交流材料。
“往年我们的信息工作排名都在中下游,今年新来的秘书长很重视这项工作,希望我们能有所突破。”王科长吐出一口烟圈,目光在几人脸上扫过,“总结材料由老黄牵头,小张小李配合。至于经验交流材料...”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一直低头做鸵鸟状的秦墨身上:“小秦,你来了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次的经验交流材料,你来试试初稿吧。”
秦墨心里咯噔一下,正要找理由推脱,王科长却不容置疑地补充道:“不要有压力,就是练练笔。老黄最后会把关的。”
散会后,秦墨愁眉苦脸地回到座位。他一点不想出这个风头,只想安安稳稳地混到攒够本钱就辞职。他琢磨着随便应付一篇交差,让王科长和老黄知道自己“不过如此”也就罢了。
接下来的几天,秦墨磨磨蹭蹭地开始收集资料。他翻看了近几年的信息工作简报和全省排名通报,又调阅了其他地市的交流材料。不得不承认,90年代中期的政府信息工作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报送的信息大多是日常工作的罗列,缺乏深度分析和前瞻性。
看着这些稚嫩的材料,秦墨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二十多年后成熟的信息采集、分析和报送机制,以及那些精准服务领导决策的高质量信息简报。那种降维打击的优越感,让他心里痒痒的。
周五下午,科里人都走差不多了,秦墨对着空白的稿纸发愣。他原本打定主意随便写写,但职业本能和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冲动,让他忍不住在草稿纸上勾勒起一个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框架:
“关于构建‘大信息’工作格局的几点思考——信息工作如何更好服务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他随手写下了几个要点:建立信息网络拓宽收集渠道、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分析研判提升信息价值、注重时效性兼顾前瞻性、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他写得投入,没注意到老黄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大信息工作格局...”老黄低声念出标题,若有所思,“这个提法很新颖啊。”
秦墨吓了一跳,连忙用其他文件盖住草稿纸:“黄老师,我瞎写的,不成体系。”
老黄拖过一把椅子坐下,递给秦墨一支烟:“说说看,怎么个‘大信息’法?”
秦墨推辞不过,只得简要说了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但刻意收敛了许多,不敢说得太超前。即便如此,老黄还是听得眼中异彩连连。
“信息工作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材料,要主动走出去,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分析信息要有前瞻性,不能只是简单汇总...要围绕领导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深度分析...”老黄重复着秦墨的话,猛地一拍大腿,“说到点子上了!小秦,你就按照这个思路写,放开手脚写!”
秦墨心里叫苦不迭,这下弄巧成拙了。
周末,秦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还是没能完全压制住那份职业素养和“卖弄”的冲动。他花了大半天时间,写成了一篇在1995年看来相当超前的经验交流材料。他运用了未来信息工作的许多理念,但小心翼翼地包装在这个时代能接受的语境下,避免使用过于超前的术语。
周一,秦墨硬着头皮把材料交给老黄。老黄仔细看了一遍,久久没有说话。
“小秦啊...”老黄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你这材料,我得好好消化消化。有些提法很大胆,但仔细想想,确实是我们工作的短板。”
秦墨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这材料交上去惹祸。
令人意外的是,几天后王科长找秦墨谈话,并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了他“肯动脑子”。最后,科室上报的经验交流材料,是老黄在秦墨初稿基础上大幅修改后的版本,锐气和锋芒收敛了许多,但核心框架保留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