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崇祯四年的初春。锦州城外的冰雪尚未完全消融,但风中已带上了一丝湿润的暖意。经过王靖远近乎严苛的整训,五千王字营已然脱胎换骨。军容严整,号令森严,士气高昂,虽未经大战检验,但那凝练如一的气息,已让任何窥视者不敢小觑。
然而,就在王靖远埋头练兵,巩固防务之际,一道来自京师的八百里加急谕令,打破了锦州的平静。
崇祯皇帝,要召见他。
谕令由一名面容肃穆的司礼监太监亲自送达参将府,措辞虽不失皇家威仪,但那“即刻启程,不得延误”的字眼,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紧迫。
消息传开,刚刚平静不久的锦州城再起波澜。赵大锤、石锁等人第一时间聚集到参将府,人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将军,此时召见,是福是祸啊?”张老栓捻着胡须的手微微颤抖,袁崇焕被磔的阴影依旧笼罩在每个人心头。皇帝的心思,如同塞外的天气,说变就变。
赵大锤更是急得直搓手:“皇上该不会是听信了什么谗言吧?将军,要不……俺带兵护送你入京?”
“胡闹!”王靖远沉声喝止,面色凝重,“天子相召,岂能带兵?你想害死全营弟兄吗?”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纷乱思绪。崇祯在这个当口召见他,无非几种可能:或是听闻他练兵有成,欲亲自考察,委以重任;或是朝中又起波澜,有人弹劾,需当面质询;亦或是,仅仅是为了彰显皇权,敲打他这个手握重兵的边将。
无论哪种,这都是一趟无法回避的龙潭虎穴。
“不必慌乱。”王靖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陛下圣明,召见边将,亦是常理。我王靖远行事磊落,忠于王事,有何可惧?”他目光扫过众将,“我走之后,锦州一切照旧,由栓叔总揽政务,大锤、石锁、狗剩分管军务,谨守洪经略将令,不得有误!”
“将军……”众人仍不放心。
“执行命令!”王靖远语气斩钉截铁。
众人见他心意已决,只得躬身领命:“末将(卑职)遵命!”
遣散众将,王靖远独坐书房,开始细细准备面圣事宜。他需要梳理辽东局势,准备应对皇帝可能的垂询,更要思考如何在这个敏感时刻,既展现才能与忠诚,又不至于引来猜忌。
夜色渐深,书房内烛火摇曳。王靖远正对着辽东地图凝神思索,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伴着淡淡的草药清香传来。
林秀儿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无声地走了进来。她将药碗轻轻放在书案上,目光落在王靖远略显疲惫的眉宇间。
“将军,此去京师,山高路远,需保重身体。”她轻声说道,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却比平日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关切。
王靖远抬起头,看到她手中还拿着一个看似普通的灰色布囊。
林秀儿将布囊递上:“这是民女缝制的一件护心软甲,内衬了些许提神避疫的草药。京师人多眼杂,望将军……时时贴身穿着,莫要离身。”
王靖远微微一怔,接过布囊。入手微沉,触感柔软却带着韧性,针脚细密匀称,可见缝制者的用心。他打开囊口,一股混合了棉布和草药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其中隐约可见几味安神醒脑的药材。这并非什么神兵宝甲,却比任何铠甲都更让他心头触动。
他看着林秀儿,灯光下,她清澈的眼眸中映着他的影子,那里面有关切,有担忧,或许,还有一丝未曾言明的牵挂。
“秀儿……”王靖远心中暖流涌动,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句,“多谢。有心了。”
他珍而重之地将护心甲收入怀中,贴肉放好,那带着她掌心温度和草药清香的柔软触感,仿佛瞬间驱散了几分前路的寒意与不确定性。
沉吟片刻,王靖远从怀中取出一个用软布仔细包裹的物件。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支样式古朴,却打磨得银亮生辉的簪子,簪头简单,没有任何华丽纹饰,却透着一股岁月的沉淀感。
“这支银簪,是我……母亲留下的唯一遗物。”王靖远的声音带着一丝穿越者提起“过去”时特有的复杂情绪,他将其递给林秀儿,“我此去京师,归期未定。此簪留于你处,见簪如见我。锦州……和这里的一切,就托付给你了。”
他没有说更多,但眼神中的信任与托付,重若千钧。
林秀儿看着那支看似普通,却承载着特殊意义的银簪,又抬眸看向王靖远那双深邃而坦诚的眼睛。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微颤,缓缓接过银簪,紧紧攥在手心。冰凉的银质很快被她的体温焐热。
“民女……定不负所托。”她垂下眼睑,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定,“将军……早去早回。辽东百姓,锦州军民……都等着将军回来。”
她没有说“我等你”,但那句“都等着将军回来”,已然包含了所有。
王靖深深地看着她,点了点头。
三日后,王靖远只带了十余名亲兵,轻车简从,离开了锦州,踏上了前往京师的道路。他没有回头,但能感受到城头之上,那道一直注视着他离去方向的、沉静而坚定的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