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程序正义:修订《讼律》,规范诉讼流程,防止官吏舞弊,保障小民亦能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道。可考虑在州郡设立‘法律援助’之所,帮助贫弱者诉讼。
“此乃浩大工程,非一朝一夕可就。可先颁布《刑律》、《民律》修订之纲要,宣示天下,稳定人心。具体条款,分卷编纂,成熟一卷,颁布一卷。”
张圣的决策,为华朝的律法改革指明了方向。尽管前路依旧充满争议和阻力,但修订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消息通过《华朝旬报》传出,再次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士林之中,争论愈加激烈,但一些年轻、开明的士子开始撰文支持,认为这是“三代以降未有之盛事”,是真正实现“王道”的途径。民间,尤其是商人和工匠群体,对此抱有极高的期待。而那些即将获得自由的底层民众,则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憧憬,也对自己即将拥有的法律权利感到陌生而新奇。
在律法修订馆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之时,张圣也并未放松对其他事务的关注。
西域传来消息,王平带领的侦察小队,成功渗透至罗斯腹地,发现了司马懿正在大规模开采“黑石”(煤炭)的矿场,并证实其确实在与更西方的神秘势力(疑似早期拜占庭或北欧势力)接触,试图获取更先进的冶金和造船技术。同时,蒋琬组织的“快反铁骑”数次成功袭击罗斯边境据点,焚毁粮草,给予了罗斯东部防线不小的压力。
周瑜的西洋舰队也已访问完拜占庭,正在归国途中,据信使传回的消息,舰队在地中海展示了华朝的军威与文化,引起了巨大轰动,并与拜占庭初步达成了友好通商协议。
而在帝国内部,第一起依据《专利法(试行)》审理的案件在许昌府衙发生。一位民间巧匠改进了织机效率,申请了专利,却被另一工坊仿制。府衙依据新法,判决仿制工坊赔偿损失,并禁止继续生产。此案虽小,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知识产权”的概念开始在华朝落地生根。
废除奴隶制的进程也在艰难中推进。第一批由朝廷出资赎买的官奴被集中起来,在官吏的宣讲下,学习新的《民律(草案)》中关于他们权利和义务的条款,然后被安排至“洛扬铁路”工段或新开的皇家庄园工作,成为领取工钱的自由雇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新生的迷茫、忐忑,以及难以抑制的希望。
张圣站在皇城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日益繁华的帝都。他能感觉到,脚下的这个帝国,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技术的爆炸、经济的活跃、信息的流通、法律的革新、人力的解放……这些力量交织在一起,推动着华朝这艘巨轮,驶向一个未知却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而修订刑律与民律,正是为这艘巨轮更换更为坚固、更适合远航的龙骨与舵盘。风暴或许将至,但基石正在重铸。
---
(第237章 完)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渔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