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县城越近,路上的车马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远处县城的轮廓已经能看清楚了。
林卫家没急着进城,而是拐进了路边的一片小树林。
这里很僻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他四下看了看,确认没人,这才靠着棵大杨树站定。
心念一动,那口在空间里的木箱,瞬间就出现在了脚边的草地上。
他蹲下身,打开自己的帆布包,把母亲临走前非塞给他的小篮子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里头的十几个鸡蛋都用干草隔着,一个挨一个,码得整整齐齐。
旁边,是刚从空间拿出来的红薯和土豆,表皮光溜溜的,一个虫眼都找不着。
收拾好了之后,林卫家拍了拍手上的土,重新背好帆布包,这才大步朝着县城门口走去。
进了城,又是另一番景象。脚下是青石板铺的路,虽说也有坑,可比乡下的土路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街道两旁,挂着“柔县供销合作社”牌子的门面气派宽敞,玻璃窗擦得亮堂堂。旁边是邮局,还有一家国营饭馆,飘出阵阵食物的香气。
林卫家没在街上多耽搁,凭着记忆里的路,七拐八拐地穿过几条巷子,一直走到了县城西头。
这边的巷子窄,两边的房子也旧,多是些老平房。
林卫家在一个院门口停了下来,这家的院墙是用青砖砌的,比周围的邻居看着要齐整不少。
“姑奶奶,开门呐,我是卫家。”林卫家冲着院里头喊了一嗓子。
“哎哟,谁啊!”门被打开,一个个头不高、头发梳得利索的妇人快步走了出来,正是姑奶奶林大秀。
她一看见林卫家,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赶紧迎上来:“是卫家啊!快进来,快进来!你这孩子,要来咋不提前捎个信,我好让你表叔去接你嘛。”
“不用那么麻烦,姑奶奶,这路我熟得很,自己摸得着。”林卫家笑着,跟着林大秀进了院子。
姑奶奶林大秀今年五十八了,老伴走得早,她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性子又硬朗又爽快。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女人也从屋里迎了出来,她一见林卫家,就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卫家侄子来啦,坐了一路车,累坏了吧?快进屋歇歇。”
林卫家赶紧打招呼。这位是表叔赵志刚的媳妇刘玉梅,在县纺织厂上班。
一个半大小子也从刘玉梅身后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林卫家。
“这是学文,都十二啦,比你家卫民还大四岁呢。”姑奶奶林大秀笑着介绍孙子。
赵学文有点怕生,小声叫了句“卫家哥”,就又刺溜一下躲回他妈身后去了。
一进屋,林大秀张罗着给林卫家倒水,刘玉梅手脚也麻利,伸手就要帮林卫家拎那个看着就不轻的帆布包。
“我自己来,沉。”林卫家没让,说着就把帆布包放在地上,自己动手解开了。
“姑奶奶我娘让我给您捎了点家里种的东西。”
林大秀瞅着那个帆布包,嘴上埋怨道:“你娘就是瞎操心!我这啥都不缺,老让她别惦记,家里日子也紧巴,攒着自己吃多好。”
林卫家一边笑,一边从包里往外掏东西:“不值啥钱,就是自家地里长的,不费啥。”
打开布袋,先把装着红薯土豆的布袋拿了出来,接着又拿出了那个小鸡蛋篮子。
“我的天,这红薯长得真好!”姑奶奶林大秀拿起一个红薯,个头大,皮色红亮,匀匀实实,一点虫眼都没有。
刘玉梅也凑过来看,满脸都是稀奇:“是啊,这品相比供销社卖的还好呢。还有这土豆,圆滚滚的,连个疤都没有。
卫家侄子,都说你们柳树屯的地肥,看来是真的。”
“就随便长的,特地挑了几个长得好的带来了。”林卫家谦虚了一句,这品相,在空间里算是最普通的了。
林大秀又看到了那篮子鸡蛋,高兴地合不拢嘴:“你这孩子,跟你娘说多少次了,让她别破费,她就是不听。现在城里啥都得要票,这鸡蛋可是金贵东西,有钱都不好买。”
林大秀把东西都收进厨房,出来就拉着林卫家进屋,“快,先歇歇脚,喝口水。你表哥赵志刚今儿在供销社值班,中午就回来吃饭了。”
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椅板凳都是老榆木的,擦得发亮。墙上还挂着一个带玻璃门的摆钟,正“滴答滴答”地走着。
林大秀给林卫家倒了一大搪瓷缸子的热水,又从柜子里掏出个小瓷罐,用勺子挖了一勺红糖放进去:“来,喝碗糖水,赶了一路,肯定累坏了。”
“谢谢姑奶奶。”林卫家接过杯子,甜丝丝的暖气顺着喉咙滑下去,一路的乏劲都散了不少。
“工作分配的事,定下来了吧?”林大秀在桌子对面坐下,看着林卫家问,“分到哪个单位了?”
“县供销社,采购员。”林卫家答道。
“供销社?”林大秀先是眼睛一亮,可听到“采购员”,眉头又皱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六零:供销采购员的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六零:供销采购员的逆袭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